现金买黄金钻石超10万元需上报 《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发布

生活休闲
2025 07-02 15:25:28
分享
导读:本文是由xjh网友投稿,经过编辑发布关于"现金买黄金钻石超10万元需上报 《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发布"的内容介绍。

 现金买黄金钻石超10万元需上报 《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发布 现金买金钻超10万需上报:反洗钱监管填补“灰色交易”最后漏洞2025年6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下称《办法》),首次明确要求贵金属和宝石现货交易商对单笔或日累计超10万元(含)的现金交易履行反洗钱义务。这一自8月1日起施行的新规,标志着中国反洗钱监管从金融机构向特定非金融机构的关键延伸,直指黄金、钻石等高价商品交易中的洗钱风险。

 监管升级:从5万到10万的精准打击

 《办法》的核心在于重构行业监管逻辑:

 适用对象全覆盖:新规约束所有境内贵金属和宝石现货交易商,覆盖黄金、白银、铂金的铸币、标准条锭及制品,以及钻石、玉石等天然宝石的原材料与首饰。从上海黄金交易所到街角金店,只要经营范围涉及现货交易,均需执行新规。现金买黄金钻石超10万元需上报 《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发布 

现金买黄金钻石超10万元需上报 《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发布

 现金交易门槛提升:将大额交易报告起点从2017年规定的5万元上调至10万元,从业机构需在交易发生5个工作日内提交报告。客户身份资料保存期从5年延长至10年,增强追溯能力。

 风险差异化监管:对高风险机构强化审查,低风险机构可简化流程,同时依托中国黄金协会、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等自律组织建立十大职责体系,形成“监管行业企业”三级联防。

 这一调整既响应了行业诉求(减轻中小商户合规压力),又精准聚焦高风险领域。数据显示,中国已接近无现金社会,贵金属交易中现金支付占比不足10%,但恰恰是这10%成为洗钱链条最隐蔽的环节。

 为何仅盯“现金”?支付留痕的监管智慧

 《办法》仅对现金交易设定强制上报义务,背后是清晰的监管分工逻辑:

 非现金交易已受金融系统监控:银行转账、信用卡或第三方支付交易,均通过商业银行和支付机构的反洗钱系统留痕监测,重复监管反而增加社会成本。

 现金的“匿名性”更易被滥用:警方案例显示,洗钱团伙常分散至多家金店用现金购入黄金,利用其高保值、易转卖的特性快速切割资金链条。例如电信诈骗赃款通过多地购金再变现,可迅速洗白。

 国际经验的本土化适配: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长期将贵金属列为高风险领域,但中国结合移动支付普及率超85%的国情,针对性填补现金监管缺口,避免“一刀切”冲击。现金买黄金钻石超10万元需上报 《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发布 

现金买黄金钻石超10万元需上报 《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发布

 全产业链纳入:30万家门店的合规挑战

 《办法》对“从业机构”的定义极具穿透力:

 覆盖“除开采外”全链条:包括加工、交易、零售及回收环节,街头金店、典当行乃至兼营珠宝业务的百货商场均需合规。据估计,受影响商户总数超30万家。

 可疑交易特征明确化:东莞银行业协会总结七类高风险行为,如“长期不交易客户突然频繁大额买卖”“实物出入库超合理水平”等,为商户提供识别指南。以下为典型可疑交易特征示例:

 贵金属和宝石可疑交易特征类型

 特征类别 具体表现示例

 异常交易频率 长期不交易客户突然短期内频繁交易,资金量巨大

 账户资金异常 资金账户长期无活动却突发大量资金收付

 合约操作可疑 同合约标的相近价位等量反向开仓后平仓支取资金

 实物流动异常 实物出入库数量显著超出合理水平

 身份信息疑点 客户要求变更信息但提供文件有伪造嫌疑

 中小商户执行难题:尽管现金交易占比低,但部分门店对“大额”标准认知模糊。一名黄金店主坦言:“需实名登记,但具体金额界限不清。”行业亟需协会牵头简化上报流程,避免合规成本转嫁消费者。现金买黄金钻石超10万元需上报 《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发布 

现金买黄金钻石超10万元需上报 《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发布

 自律机制主导:破解监管落地“最后一公里”

 面对海量小微商户,《办法》创新采用“自律监管为主、行政监管为辅”模式:

 行业协会承担中枢职能:中国黄金协会、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负责培训商户、汇总报告,并实施自律惩戒(如约谈、公开谴责)。人民银行则对机构洗钱风险分级,差异化监管。

 科技赋能降本提效:鼓励商户利用AI工具筛查可疑交易,动态监测客户风险变化。如某品牌开发“一键报送”系统,自动抓取交易数据匹配监管格式。

 法律责任双重约束:违规机构面临最高50万元罚款,责任人最高罚5万元;同时行业协会可建议取消经营资质,形成“行政处罚+行业清 退”合力。

 当消费者手持10万元现金走进金店时,交易已超越商业本身——它可能是婚嫁喜庆的见证,也可能是洗钱链条的一环。《办法》的落地,正是通过精准掐断现金匿名性带来的监管盲区,让黄金的光芒不再掩饰犯罪的阴影。随着8月1日实施临近,这场由央行、行业协会与30万商户共同参与的“洁净行动”,或将重塑贵金属交易的信任基石:在阳光下,每一克黄金的重量都应来自它的纯度,而非隐匿的罪恶。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