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青年逐梦大湾区 大湾区科技交流多点开花

生活休闲
2024 05-06 20:25:32
分享
导读:本文是由xjh网友投稿,经过编辑发布关于"港澳青年逐梦大湾区 大湾区科技交流多点开花"的内容介绍。


港澳青年逐梦大湾区 大湾区科技交流多点开花走进广州开发区和黄埔区,独特的平台载体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活力。

在广州穗港智能制造合作区,200多家港资企业齐聚一堂,“广州制造业”香港服务开辟了两地产业深度合作的无限空间;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广东、香港、澳门的知识产权要素得到了整合和发展,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领域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在广东、香港、澳门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为香港、澳门、台湾青年创新创业服务的载体托起了香港、澳门青年梦想大湾区

港澳青年逐梦大湾区 大湾区科技交流多点开花

目前,广东省正在努力建设广东、香港、澳门17个合作发展平台,包括横琴、前海、南沙、河套4个主要合作机构,以及广州、佛山、东莞等城市的13个特色合作机构,促进大湾区的深度一体化发展。其中,广州知识城和广州智能制造合作区都位于广州开发区和黄浦区。目前,黄浦区和广州开发区实行深度一体化管理机制,依托各种特色平台,扎实推进广东、香港、澳门在工业、科技、青年创新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港澳青年逐梦大湾区 大湾区科技交流多点开花

科技交流多点开花

四年前,来自澳门的“85后”青年陈翔来到黄浦区“澳门青年创新部落”,成立了广州神农智联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现已突破世界。

选择这里,陈翔对这片热土产业和科研机构集聚的优势感兴趣。他指出,澳门青年创新部落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可以为公司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提供有力支持。神农智联与清华珠三角研究院、澳门青创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打造神农数字技术研发中心,开发溯源链农产品综合交易平台,推动茶叶、中药材等产业发展,成为该地区智慧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广州开发区和黄埔区建设的一系列高水平创新平台,有效促进了大湾区科技创新合作。目前,该地区已建成以广州实验室和广东、香港、澳门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主导的“2” 3 N战略科技创新平台集群聚集了1000多家科研机构,研发投入6.6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区内还建立了“教育-科研-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产业孵化链,为湾区科研人员和企业家提供丰富的资源。

在众多科技创新平台的支持下,广东、香港、澳门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不断开花结果。清华珠三角研究院粤港澳创新中心成立三年多来,支持香港、澳门16个项目。香港青年陈子翔是水中银(国际)生物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他的项目落户黄埔后,在清华珠三角研究院的支持下,在生物技术和大数据的帮助下,建立了生物大数据研发中心,改善了公司的原材料管理,增强了研发实力。华港龙生物技术(广州)有限公司,由香港青年科学家伍子龙领导,受清华珠三角研究院邀请落户黄埔。

广州开发区和黄埔区继续深化知识产权综合改革实验,促进粤港澳知识产权要素融合发展。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会已连续五届举办并永久定居;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人才发展大会和知识产权人才供需对接系列活动已连续两届举办。已有4000多名知识产权专业人员与“云”对接。广州开发区和黄埔区还整合了粤港澳专业力量,创建了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调解中心,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服务。

产业合作向“智造”转变为“智造”

广州开发区与香港和澳门有着深厚的产业合作关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大批香港企业根深蒂固,从这里走向了广阔的大陆市场。“广州开发区是粤港合作的先驱,不乏屈臣氏、李锦记等知名香港企业。广州广港智能制造合作区有253家香港企业,以先进制造业聚集的优势,成为大湾区广港合作的生动模式。”广州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广港智能制造合作区管理委员会主任戴新祥说。

多年来,香港企业在广州开发区制造业的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广州开发区已形成汽车、新显示、绿色能源、新材料、美容健康5亿产业集团,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港澳青年逐梦大湾区 大湾区科技交流多点开花

港澳青年逐梦大湾区 大湾区科技交流多点开花

在大湾区建设浪潮中,广州穗港智能制造合作区应运而生。2021年,广东省出台了《广州穗港智能制造合作区建设实施方案》,提出进一步提高穗港产业协同创新水平。近年来,广州开发区大力推进穗港智能制造合作区建设,穗港产业合作从“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

戴新祥认为,广州广港智能制造合作区的发展满足了香港促进“新工业化”的需要。依托广州开发区的制造业优势,结合香港的科研、销售、设计、知识产权等优势,形成了良好的产业互补性。目前,合作区以制造业为基础,建立以智能制造、高端日常化工、食品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加强与香港的合作,创造“呼应、无干扰”的商业环境,促进与香港、澳门的产业互动和深入合作。

从早期的香港企业家到新一代的香港和澳门青年,广州开发区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香港和澳门人才和公司寻找机会。作为材料领域的专业人士,香港海归倪释凌决定在这里落户实验室,为国内公司和科研机构提供专业服务;经验丰富的香港青年杨腾也将公司迁往黄埔,并与团队合作,通过VR(虚拟视频)项目成功获得“人生第一个100万元”,并将产品和服务从黄埔带到香港。

“靠浦青年”成新名片

建设黄浦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之家,颁布“港澳青创十条”、近年来,广州开发区和黄埔区采取多项措施,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创造最佳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扎根黄埔,拥抱大湾区,“靠浦青年”成为港澳青年的新名片。

香港青年何泽荣在暨南大学学习时,经常关注大湾区建设的话题。面对职业选择,他决定留在广州发展。2021年7月,“青年黄埔之旅”香港和澳门青年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何泽荣与暨南大学、中山大学等广州大学的香港和澳门学生一起参加了活动,了解支持香港和澳门青年就业创业的各项政策,充分领略这座创新之城、科技之城、绿色之城的魅力,“百闻不如一见。我大开眼界,被黄埔深深吸引!”何泽荣说,和许多来自香港和澳门的学生一样,他选择留在黄埔,成为“香港和澳门青年创新10”制度的受益者。港澳青年逐梦大湾区 大湾区科技交流多点开花

广州开发区、黄浦区推出的“港澳青年创新10条”,从创业启动、创新激励、平台建设、财政支持、办公补贴、实习就业、合作交流、生活保障等方面提供了一系列礼包,有效解决了内地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的困难和障碍。何泽荣毕业后选择在黄埔工作。他不仅可以享受为港澳青年提供的独家人才公寓,还可以享受每月1500元的生活补贴、就业补贴等补贴。在黄埔创业的陈翔,享受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公司三年办公租金补贴的支持政策。他创立的神农智联享受了50万元的租金补贴。

据介绍,近5年来,广州开发区和黄埔区投入近8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和运营。自2019年成立以来,“港澳青年创新10条”等港澳青年专项政策已兑现2000多万元。

为满足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需要,广州开发区和黄浦区规划了8.6平方公里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成了6家服务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的载体,总孵化面积7.7万平方米。据统计,基地共孵化项目498个,其中港澳项目186个,就业6941人,其中港澳居民260人。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