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美将向乌提供价值3亿美元军事援助 美国或将援助乌克兰进攻型中程火箭7月10日,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称,特朗普政府即将批准向乌克兰提供价值3亿美元的新一轮军事援助,核心装备包括“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及尚未明确的“进攻型中程火箭”。这一决定距五角大楼暂停军援仅隔9天——7月1日,美国防部长赫格塞思以“审查武器库存”为由,叫停了包括“爱国者”导弹、“海马斯”火箭炮弹药在内的关键武器交付,引发乌克兰强烈不满。更耐人寻味的是政策反复中的矛盾:特朗普7月7日高调宣称“将运送防御性武器”,白宫次日却否认存在“暂停军援”事实,而五角大楼发言人仅模糊回应“决策权在总统手中”。这种前后不一,暴露了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战略摇摆与内部分歧。
“进攻型火箭”的战术突破
此次军援最敏感的突破点在于“进攻型中程火箭”的潜在交付。尽管消息源未明确具体型号,但结合此前援助史及战场需求,极可能是射程达300公里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或类似装备。此类武器将赋予乌军三重优势:曝美将向乌提供价值3亿美元军事援助 美国或将援助乌克兰进攻型中程火箭
纵深打击能力:可覆盖克里米亚俄军后勤枢纽及顿巴斯战线后方指挥中心,迫使俄军后撤关键设施;
反制空袭:配合“爱国者”系统形成“攻防双链”,应对俄军近期持续10小时的大规模空袭(7月10日乌方称拦截382个目标);
成本杠杆:单枚ATACMS造价约120万美元,而俄军S-400防空导弹系统单价超10亿美元,以低成本弹药消耗高价防御体系符合乌方“非对称战术”。
值得注意的是,五角大楼6月30日刚放宽对乌使用美制武器攻击俄本土的限制,此次援助可视为该政策的战术延续。
军援缩水的政治经济学
3亿美元援助规模相较历史水平大幅缩水——2023年单笔援助常超10亿美元,而本次金额仅为6月底1.5亿美元紧急弹药援助的50%。这种“降级”背后折射出三重现实:
库存红线:美国已向乌提供超300万枚155mm炮弹,占自身库存三分之一,而本土产能仅月产2.8万枚,军火储备见底迫使美国权衡全球部署需求;
特朗普的交易逻辑:特朗普7月3日通话中向泽连斯基承诺“立即交付10枚爱国者拦截弹”,却对乌方追加整套系统的请求回应“非常非常贵”。这种“精准限量”援助,与其“美国优先”的军费管控思路一致;
矿产资源的影子协议:2月美乌达成的矿产资源开发权协议中,特朗普曾宣称“万亿级交易”可抵消军援成本,暗示经济权益与军事支持挂钩。曝美将向乌提供价值3亿美元军事援助 美国或将援助乌克兰进攻型中程火箭
泽连斯基的“大使棋局”
面临军援不确定性,乌克兰正以人事调整强化对美博弈。7月10日,泽连斯基透露正考虑将国防部长乌梅罗夫调任驻美大使,并强调“近期必换大使”。此举意图明显:
直接游说:乌梅罗夫作为战时防长深谙军备需求,由其驻美可突破官僚层级,直接对接特朗普核心圈;
对冲风险:当前乌驻美大使马尔卡罗娃被批“沟通低效”,而美国大选临近,需熟悉共和党生态的人选预防政策变局;
捆绑盟友:泽连斯基同步宣布德国、挪威将分别采购2套和1套“爱国者”系统援乌,推动形成“美欧援助同盟”分担压力。
战场天平与莫斯科的反制
军援重启之际,俄军正发动新一轮攻势施压。7月10日,俄国防部宣布对乌军工设施及前线节点实施“大规模精确打击”,乌军单日遭遇201次交火。这种高强度消耗战,旨在测试美军援实际效能——若“爱国者”导弹因交付延迟无法填补防空缺口,乌军现有苏制S-300系统拦截率已从85%降至40%,关键基础设施将暴露在俄军“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威胁下。曝美将向乌提供价值3亿美元军事援助 美国或将援助乌克兰进攻型中程火箭
克里姆林宫的应对则更显战略纵深:一方面通过外交渠道指控“美制武器攻击克里米亚”,渲染西方直接参战形象;另一方面放风允许美企开发俄控区矿产资源,试图以经济利益离间美乌。
3亿美元援助的价值,远非数字可衡量——它既是特朗普在“军火库存”与“地缘威信”间的妥协产物,也是乌克兰在火炮与外交两条战线上续命的氧气。当泽连斯基以大使更迭为赌注押注白宫,当“进攻型火箭”的标签悄然突破防御性承诺,这场援助的本质已浮出水面:美国正以精密计算的武器输血维持战场僵局,既不允俄胜,也不助乌赢。而真正的赢家,或许是那些在基辅防空警报中等待下一批“爱国者”导弹升空的普通士兵——他们用血肉之躯,为大国博弈换取了微不足道的十天喘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