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中国在“链”接世界 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什么角色十八世纪,亚当·斯密凝视一根针的诞生过程,窥见分工协作带来的生产力革命。今天,北京链博会的展台上,从泰国榴莲到德国工程师端详的AI芯片,从深圳的无人机到格鲁吉亚的葡萄酒,全球商品与技术在此交汇,组成了一幅由中国重新绘制的供应链协作地图。当英伟达CEO黄仁勋在链博会开幕式上高呼“中国供应链是一个奇迹”时,这个崛起于长三角流水线、淬炼于珠三角产业集群的工业体系,正在成为全球化不可逆转的象征。
规模为基,规则为翼
中国供应链的全球枢纽地位首先建立在庞大的实体规模与日增的规则话语权之上。2024年全球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达3638亿美元,中国占比超过20%;仅2025年上半年,全国食品冷链物流业务总量就达1.92亿吨,物流总额4.7万亿元,同比增长均超4%。支撑这一规模的是105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2500多个跨境电商海外仓构成的全球网络,以及鄂州花湖机场等智能化枢纽。而更深层的竞争力,则体现于中国主导的首个国际冷链物流标准——《冷链物流无接触配送要求》的发布,标志着中国从规则接受者向规则制定者的历史性跨越。为何说中国在“链”接世界 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什么角色
从“参与者”到“赋能者”
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角色已实现根本性转变。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发布的全球供应链指数矩阵揭示了这一转变的维度:促进指数(2.71)与创新指数(2.16)以年复合增长率18.1%与13.7%领先全球,远高于韧性指数(1.22)和连接指数(1.56)的增幅。数据背后是中国企业从产能输出到能力输出的质变:
华为联合全球30国供应商构建5G开源供应链,缩短新技术落地周期40%
顺丰“丰智云”平台将自动化仓库利用率提升3倍,单仓日处理能力达数十万单
怡亚通构建覆盖100多国的全链路服务网络,为中国车企出海提供从集货到属地清关的“通行证式服务”
苹果公司坦言其全球200家主要供应商中80%在中国有生产基地,中国制造已深度融入全球高端产业链。为何说中国在“链”接世界 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什么角色
绿色链:可持续发展的新支点
在清洁能源领域,中国已成为全球供应链转型的引擎。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中国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生产全球80%光伏组件与70%风电零部件,风电光伏装机规模更在2025年5月历史性超越火电。这种绿色领导力不仅体现于产品输出,更在于模式创新——施耐德电气无锡“可持续灯塔工厂”通过数字化技术,两年内将范围1和2碳排放削减90%,范围3碳排放减少65%。这一标杆实践正通过链博会等平台转化为全球公共产品,中国已与100多国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共建“一带一路”清洁能源生态圈。
亚当·斯密笔下那枚由分工诞生的针,如今已进化为覆盖17个产业的全球供应链图谱:从智能汽车、人形机器人到绿色小麦、葡萄酒,抽象的分工协作被具象为从深圳车间到智利葡萄园的全球共舞。三届链博会累计促成超3000亿元合作项目,吸引75国651家企业参展的盛况,印证了全球化根系未断的内在生命力。为何说中国在“链”接世界 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什么角色
黄仁勋称中国供应链为“奇迹”,不仅是对其规模效率的惊叹,更是对其重塑全球产业协作逻辑的致敬。当中国以“共赢链”破局“脱钩断链”,以全链路整合能力重写国际分工方程式,这个曾以代工闻名世界的国家,正成为全球化2.0时代的导航图绘制者——它指向的不仅是商品流通的优化,更是人类协作创造共同福祉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