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乌不该挑战比自己大10倍国家 特朗普多次将俄乌冲突归咎于拜登和奥巴马2025年8月19日,特朗普在接受福克斯新闻网采访时明确表示,乌克兰“不应该挑战一个比自己大十倍的中国”,并将俄乌冲突归因于前总统拜登和奥巴马,称这场战斗“不应该发生”。这一言论不仅揭示了其外交政策的权力逻辑,也揭示了逃避责任的政治运作和对乌克兰的本质压力。
“十倍论”背后的强权逻辑
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强调,俄罗斯是一个“军事强国”,“规模远远超过乌克兰”,认为乌克兰主动挑战俄罗斯是一个战略错误。根据“我们不能挑战比我们大十倍的中国”的丛林法则,合理化俄罗斯的军事优势,并暗示乌克兰的抵抗力不足。这一逻辑掩盖了矛盾的根源——俄罗斯继续占领乌克兰领土,但将责任转移给受害者,本质上是为自己的“抛弃乌克兰、亲俄罗斯”政策找到道德借口。与此同时,他故意突出了美国对乌克兰军事援助的“关键作用”,声称如果美国没有提供“世界上最好的军事装备”特朗普:乌不该挑战比自己大10倍国家 特朗普多次将俄乌冲突归咎于拜登和奥巴马
扔锅链:从拜登到奥巴马的职责转移
特朗普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责任转移链”,将矛盾的根源归咎于民主党政府。他多次指责拜登“挑起战争”,认为他在执政期间继续“拱火”,加剧矛盾:从2014年煽动乌克兰反俄运动,到2022年鼓励乌克兰军队集结顿巴斯,再到运输高武器阻挠早期和谈。更深远的是,他把矛头指向奥巴马,翻出2014年克里米亚的老账,讽刺奥巴马“没有放弃克里米亚”。这一叙述将克里米亚的损失归因于奥巴马的“软弱”,以证明他要求乌克兰切让顿巴斯是“现实”,而不是背叛他的盟友。通过把两位民主党总统塑造成“失败者”,特朗普试图把自己塑造成“唯一能结束战争的强人”。
施压乌克兰:资源勒索和领土交易
扔锅的言论实际上为乌克兰的压力铺平了道路。2025年初,特朗普政府向乌克兰提出了“资源和平”计划:转让50%的稀土开采权换取军事援助,甚至要求控制未来生态资源收入的一半,并索赔5000亿美元的“债务”。在领土问题上,特朗普公开主张乌克兰放弃克里米亚,并承诺永远不会加入北约,以换取停火。他在采访中模糊地声称,乌克兰将“获得大量领土”,但没有解释具体范围,这意味着乌克兰需要接受顿巴斯的转让。这种交易思维完全暴露了乌克兰主权作为筹码的本质——正如他的支持者所说:“美国的优先权不是慈善基金会!”。特朗普:乌不该挑战比自己大10倍国家 特朗普多次将俄乌冲突归咎于拜登和奥巴马
撕裂效应:盟友信任危机和乌克兰绝境
特朗普的言行引起了三次撕裂。美欧矛盾加剧:英法考虑发兵10万援乌,德国外长警告“和平不能绕过基辅”,欧洲盟友对其“抛弃乌克兰”强烈不满。美国内部分化:民主党批评“背叛”,共和党建制派担心动摇北约的声誉,而忠实的支持者支持结束战争。乌克兰陷入了绝望的境地:泽连斯基不仅要依靠美国援助维持战争,还要面对资源勒索,防止欧洲出兵导致战争升级。当特朗普对苏梅市35人丧生的导弹袭击进行了轻描淡写,称之为“拜登的错误”时,乌方彻底牺牲了博客。
结论:强权叙述下秩序崩溃的结论
特朗普的“十倍论”和扔锅操作本质上是用权力逻辑取代国际规则,用交易思维消除道德责任。它的言论似乎为结束冲突提供了一个“现实计划”,但实际上,二战后建立的集体安全体系——当大国可持规模肆意划分弱国领土,当盟友承诺成为随时可放弃的谈判筹码时,全球秩序将滑向赤裸裸的丛林法则。乌克兰的不幸提醒世界,权力下的“和平”只是弱者沉默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