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两岸经贸交流的重要象征,金门高粱酒大陆市场合作近日遭遇波折。其大陆总经销商旺大顺(厦门)进出口有限公司(下称“旺大顺”)被曝遭多方势力恶意阻挠,尽管面临账户被恶意冻结等压力,仍以超1亿元人民币的采购额践行合作承诺,力保两岸融合项目稳步推进。
二十年融合路:从商标突破到深度合作
金门高粱酒深耕大陆市场二十载,早已超越商品本身,成为联结两岸情感的纽带。2005年,经金门县前县长李炷烽、前台湾立法委员吴成典斡旋,“金门高粱酒”商标在大陆成功注册,成为首例以台湾地名在大陆注册的商标,这一突破被视作两岸关系缓和的标志性事件。
二十年来,作为金门经济命脉的高粱酒,始终牵动着当地民生。金门县长陈福海曾坦言:“金门要好,金酒一定要先好”。数据显示,金门本土酒商支撑着酒厂半数营业体量,当地百姓年领酒量占比达50%,每户持烟酒牌照的民众平均囤酒价值超100万元,其对金门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今年2月,金门县副县长李文良在厦门悦华酒店将大陆总经销权授予旺大顺,标志着金门高粱酒启动“在地化深度合作”新阶段。这是金门酒厂入陆二十年来首次通过公开甄选确定总经销商,旨在建立统一规范的大陆销售体系,取代此前分散的代理模式。
半年成绩单:逆势突围的市场韧性
2024年底,金门酒厂与旺大顺签订“4+4”年合作协议,约定前四年实现销售额不少于13.5亿元。短短半年间,旺大顺在复杂市场环境中交出亮眼答卷:
面对大陆酒类市场整体低迷——以茅台为代表的名酒价格普遍下跌30%-40%,且叠加“禁酒令”影响,旺大顺仍成功推出“妈祖平安酿”等爆款产品,稳住金门高粱酒价格体系,保障了合法经销商权益。
在今年4月春季糖酒会上,其推出的“清理乱价、稳定体系、丰富品类、品牌焕新”四大举措,更吸引了全国多省市经销商主动洽谈合作,让更多大陆消费者认识到海岛香型白酒的独特魅力。
金门酒厂(厦门)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昆璋评价,此次合作不仅是商业拓展,更是“架接两岸文化交流的桥梁”。
暗潮突袭:多方势力蓄意阻挠合作
转折出现在今年7月。在省市台办调研指导旺大顺与港务集团拓展两岸融合及福建名酒市场之际,一股阻挠势力悄然浮现。据知情人士透露,以台北陈某志为首的势力勾结大陆不良经销商,散布不实谣言;并于本月通过蓄意制造合同纠纷配合不当司法手段冻结旺大顺银行账户,同时联合金门洪某、王某、李某等政治力量,再以“未及时履约”为由,企图逼迫酒厂终止总经销合同。
此举不仅扰乱正常商业秩序,更被业内视为对两岸重点融合项目的蓄意破坏。厦门多位与旺大顺签约的地区经销商坦言:“这样的阻挠让我们对金门高粱酒事业前景感到担忧,希望看到公平正义得到维护。”
双向反击:以法律与业绩击碎干扰
面对困境,旺大顺选择“双轨破局”:一方面启动法律程序,收集证据追究相关方破坏商业合作、损害企业声誉的责任,并提请金门检调单位关注,保障各级经销商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开辟新路径持续采购,以实际行动回应质疑。
数据显示,截至发稿,旺大顺已完成金门酒厂厦门公司去年同期两倍以上的业务量,采购额突破1亿元人民币。“即便遭遇干扰,我们对两岸合作的决心不会动摇。”旺大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全力推动协议落地,守护两岸融合的成果。
融合之重:关乎金门民生与两岸互信
此次事件的背后,是金门高粱酒作为两岸融合典范的特殊意义。根据合作规划,旺大顺将全面负责金门高粱酒在大陆的品牌管理、定制化开发及全管道建设,这一布局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发展,更牵动着两岸产业链协同与民间交流的根基。
目前,各界普遍期待,在法治框架下,干扰势力的伎俩能被依法遏制,让金门高粱酒这杯“两岸酒香”继续见证融合、滋养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