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大模型进化到智能体是必然的,它能够理解目标、规划任务、调用工具、具备记忆,实现从需求到结果的完整交付。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8 月 6 日,第十三届互联网安全大会(ISC.AI 2025)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届大会以 “All In Agent”为主题,聚焦智能体时代的数字安全与人工智能前沿,通过技术突破与生态合力,正式开启智能体驱动的安全新纪元。
360创始人周鸿t在大会指出,过去大模型在企业应用中的两大痛点――推理能力不足和缺乏独立做事能力,前者在近一年已显著改善,但后者仍未解决。“大模型缺少‘手和脚’,不会使用工具,不能直接‘干活’。AI发展如果停留在大模型阶段,只能成为玩具,而非生产力工具。”所以,“大模型进化到智能体是必然的。”智能体才是解决之道。它能够理解目标、规划任务、调用工具、具备记忆,实现从需求到结果的完整交付。其核心在于使用工具的能力和利用大模型进行复杂任务规划的能力。
同时,在会上周鸿t揭示了智能体演进的清晰路径:
――L1聊天助手,本质上是聊天工具,擅长提建议或提供情感陪伴,属于“玩具级”智能体,比如GPTs
――L2低代码工作流智能体,已经从“玩具”进化为“工具”,但必须由人类来设置流程,AI来执行任务,人再通过操作工具提高生产效率
――L3推理型智能体,已能实现AI自主规划完成任务,像是人类制造了一个在某个领域有专业特长的员工,他们单兵作战的能力很强,可以看作一位领域专家。但受限于技术框架,面对跨领域复杂问题时,仍会因缺乏协同规划能力而陷入瓶颈,无法实现多层级思考下的全局优化。
――L4多智能体蜂群:纳米AI实现的革命性突破――多个专家智能体可像搭积木一样灵活“拉群组队”、多层嵌套、分工协作。其性能表现出色,可连续执行1000步的复杂任务,消耗Token在 500 万 - 3000 万,任务成功率高达95.4% 。
纳米AI采用首创的“多智能体蜂群协作空间”技术,实现了智能体间的记忆共享,解决了“协同困境”,确保任务规划、协同执行、自我迭代的高效统一。其平台已汇聚超5万个L3智能体,用户通过自然语言即可搭建自己的“Manus”(指代L3智能体)。在蜂群框架下,这些智能体组成目标一致、步调一致的L4团队,能完成如“一句话生成10分钟电影级大片”的超长复杂任务,效率从过去的2小时缩短至惊人的20分钟。
为让更多企业享受到智能体红利,360集团于近日发布并上线了 “智能体工厂”,企业无需编程基础,即可通过自然语言定制专属 L3 智能体,旨在让每个企业都打造自己的Manus,不仅如此,还能组合成 L4 级多智能体蜂群团队。
在网络安全领域,智能体对网络安全正逐渐形成颠覆性影响。周鸿t表示,当前企业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安全运营专家稀缺且培养周期长;另一方面,“智能体黑客” 的出现使攻防对抗进入 “机器对机器” 的新阶段 ―― 单个黑客可操控上百个智能体黑客,批量发起自动化攻击,加剧网络战风险。
对此,360 推出的安全智能体成为破局关键。周鸿t表示,安全智能体基于安全大模型这颗“大脑”,为其增添了“手和脚”,尤其是L4多智能体蜂群,可实现对人类高级安全专家能力的复刻,是安全能力的质的突破。360作为“第一家用智能体驱动安全的公司”,正推动全线产品智能体化,致力于用安全智能体重塑数字安全。
正如周鸿t总结:“安全是数字化的底座,AI是数字化的顶峰。360将继续坚持‘安全+AI’双主线发展,用安全守护时代,用AI定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