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办民办幼儿园均可享受免保教费 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覆盖范围有哪些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25年8月5日印发的《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国办发〔2025〕27号),自2025年秋季学期起,全国实施学前一年(大班)保教费免除政策,覆盖公办与符合条件的民办幼儿园,惠及超1000万儿童,年均减负约200亿元。以下为政策覆盖范围的核心要点:
覆盖对象:公办与民办的双轨普惠机制
公办幼儿园:直接免除学前一年(大班)在园儿童的保育教育费(保教费),执行标准以县级及以上政府核定的公办园收费为准(如北京1200元/月、武汉省级示范园5400元/年)。
民办幼儿园:经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园,参照同类型公办园标准减免保教费。例如,若某民办园保教费为3000元/月,当地同类公办园标准为800元/月,则家长仅需支付2200元差额,800元由政府减免。
特殊群体延伸保障:各省需对低保家庭、孤儿、残疾儿童等追加资助(如内蒙古特困幼儿年补2000元,江苏残疾儿童月补500元),边境地区如云南实施“三免一补”(保教、伙食、住宿全免)。
费用范围与执行边界
免除内容:仅限保教费(基础教育费用),不含伙食费、住宿费、校车费、特色课程费等附加项目。公办民办幼儿园均可享受免保教费 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覆盖范围有哪些
地域差异:
一线城市:如北京年省约1.44万元;
县域地区:如甘肃县镇年省2400元。
财政分担机制:中央按地区经济水平分档补贴——西藏等12省区中央承担80%,河北等10省承担60%,发达地区(如江苏、北京)承担50%。
财政保障与落地监管
幼儿园补助:因减免导致的收入缺口,由财政部门根据在园人数、生均收费水平核算后全额补贴,确保幼儿园正常运转。
教师待遇:要求公办园教师工资纳入财政保障,严禁拖 欠;民办园需参照制定薪酬标准,防止“免费降质”。公办民办幼儿园均可享受免保教费 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覆盖范围有哪些
风险防控:
严查民办园变相收费(如提高材料费);
建立动态评估机制(每3年调整补助标准);
强化学籍数据核验,杜绝虚报冒领。
政策意义与未来方向
短期减负:直接缓解多子女家庭压力(双孩家庭年省数万元),协同2025年新生儿补贴(每孩年补3600元),应对低生育率挑战。
长期布局:分步推进“学前三年全免”,目标2035年实现36岁普惠教育全覆盖,同步提升普惠园覆盖率至85%以上。公办民办幼儿园均可享受免保教费 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覆盖范围有哪些
一位甘肃县镇的家长算了一笔账:每月200元保教费免除后,家庭年支出减少2400元——这笔钱相当于孩子半年的奶粉费用。
家长操作指南:2025年秋季学期起,通过幼儿园或政务平台(如“浙里办”)提交户口本、在园证明等材料;民办园家庭需提前对比同类公办园收费标准,保留缴费凭证以监督执行。
此项政策是教育公平与人口战略的关键落子,既通过普惠性减免降低生育成本,又以财政精准分担平衡区域差异。未来能否弥合“公办学位紧张”“民办定价争议”等执行裂缝,将决定普惠学前教育从一年向三年的跨越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