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贸易争端和保护主义抬头,贸易壁垒增加,国际法规变化频繁,给传统企业的供应链和市场拓展带来巨大不确定性。与此同时,原材料价格波动、人力成本上涨以及能源费用增加,导致企业生产成本攀升,边际利润持续压缩,而技术迭代滞后与创新乏力,更使得大量企业停留在机械化或半自动化阶段,生产计划难于有序,产品迭代周期漫长,各部门信息“不互通”,面对市场的快速变化,根本抓不住节奏。
6月5日,PTC带来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最新版本——Creo 12。有了它,企业能更快拿出更优设计,研发成本降下来的同时,工作效率还能“大提速”,堪称制造业应对外部复杂形势、加快数字化转型的“得力助手”。
“Creo 12通过先进的设计和工程能力,使组织能够推动数字化转型并提升竞争优势。”PTC CAD部门总经理Brian Thompson如是说。
数百项升级,帮企业“提质又提效”
据了解,Creo 12引入了数百项强大的增强功能,使团队能够更智能地工作、完成更多任务并更高效地协作。
比如,升级后的基于模型定义(MBD)、实时仿真以及强大的复合材料设计工具,Creo把工作流程化繁为简,让产品更快摆到消费者面前。
增强的设计能力和协作功能,使得Creo 12可帮助企业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有效应对贸易壁垒和市场变化。举例来说,它自带的复合材料设计与制造工具,既能支持增材工艺(比如3D打印),也能支持减材工艺,完美打通设计和生产的“鸿沟”,让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有底气,减少贸易争端带来的麻烦;还有特征预设、多实体零件驱动装配这些功能,能帮用户省下不少设计时间,人工成本也跟着降。
Creo 12使直接在三维模型中定义和传达关键设计意图变得更加简单。升级后的3D PDF和STEP AP242(第3版)导出功能,以及改进的注释重用功能等,能确保“正确的信息在正确的时间传递给正确的人”,提高了内部沟通效率和协作能力。同时,大幅扩展的线束设计能力改进了电气化项目的设计流程,优化了生产计划和物料管理,减少了交付延迟的情况。
人工智能加持,Creo 12如虎添翼
Creo 12的人工智能功能,主要体现在AI驱动的生成式设计上,就像给软件装了“智慧大脑”。
例如,Creo 12集成的创成式拓扑优化(GTO)和创成式设计扩展包(GDX),可按用户在制造流程、载荷和约束设置模型的要求快速创建和优化3D模型,并生成创新的设计方案,从而缩短产品迭代周期,提高产品的创新性和竞争力。
集成到Creo12中的另一项生成式AI设计能力——热物理学,使得工程师可以通过在Ansys实时仿真中的自动接触创建功能,让团队能够更快地迭代和优化设计,从而降低了产品开发成本和能源消耗。
此外,AI模型基于历史数据预测公差累积影响,减少手动调整时间;利用计算机视觉识别装配干涉问题,准确率提升约30%。
“Creo屡获殊荣的生成式设计无缝集成在设计工作流程中,使工程师能够在开发过程的早期进行迭代和优化。借助Creo 12,AI驱动的生成式设计现在包含了热优化——除了结构和模态分析,还为工程师提供了对关键性能要求更深入的洞察。”Brian Thompson对Creo 12的生成式AI能力表示高度赞赏。
在促进Creo 12的可持续发展方面,PTC也是“绞尽脑汁”。Creo 12通过为工程师提供轻量化、可回收性以及降低隐含碳的先进工具,支持全球可持续发展倡议。借助集成仿真、AI驱动生成式设计和材料智能,以及对循环设计策略的支持、模块化以及实时生命周期分析,Creo 12有效帮助企业满足不断变化的监管要求,并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环境影响。
Creo于2010年10月首次推出,它整合了Pro/Engineer的参数化技术、CoCreate的直接建模技术和ProductView的三维可视化技术,此后陆续发布了多个版本,功能不断增强和完善。Creo 12是PTC公司推出的最新版CAD设计软件,Creo+是Creo的软件即服务(SaaS)版本,提供基于云的协作和权限管理工具,帮助用户获得了基于云的协作和简化的许可证管理,此举为分散各地的工程团队“松了绑”,灵活度和拓展性都更高。
有了Creo+,设计团队还能实时在云端协作,复杂设计任务完成得更快,团队效率也更高。一旦协作结束,用户能轻松把设计上传到Windchill做版本控制和发布,让Windchill一直当企业产品开发系统的“核心枢纽”。
Brian Thompson强调,这种无缝集成能让上下游流程“不脱节”,支持从概念到生产的“数字主线”一直通着;而且所有Creo和Creo+版本,都经过了数千个Windchill用例的严格测试,性能稳、企业级可靠性也有保障。
新品备受关注,典型案例遍及各行业
Creo 12使各大主要行业的工程团队能够加快产品上市速度、提升产品质量并推动创新。
汽车厂商就特别受益——简化后的线束流程,能支持电气化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比如吉利汽车设计电池包时,用了Creo 12的拓扑优化功能,靠参数化建模优化电芯排列,再配上热力学仿真插件,散热效率一下子提了40%。另外,用它的线束模块做车内电子系统3D布线,还能支持L4级自动驾驶设备的电磁兼容性验证,验证周期直接砍半。
低空飞行领域也有应用,杭可科技研发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时,靠Creo 12的流体仿真和运动机构设计功能,用骨架模型驱动桨叶曲率参数反复调整,再结合气动载荷数据库,让巡航能耗降了18%。
医疗设备开发商则靠基于模型的定义(MBD),确保符合法规要求,设计也更清晰。特拉维夫医疗中心定制3D打印钛合金肩胛骨时,就用Creo 12做设计,还靠先进的机械模拟验证植入物的承重能力——既保证能造出来,又少做了很多打印试验;另外,跨学科合作也更顺,能快速拿出个性化医疗方案,帮患者更快恢复肩部功能。
除此之外,航空航天领域靠先进的复合材料设计工具,实现了精准快速迭代;消费电子团队用升级后的曲面和多实体功能,做出又流畅又好造的设计;工业制造商则靠先进的制造功能,把创新产品更快推向市场。
Brian Thompson指出,在各行各业,Creo 12都让团队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交付最佳设计。
CAD四大发展趋势,持续改进制造业未来
“今天的CAD系统功能更强大,并与制造系统集成在一起。制造商正在利用这些新的CAD系统,再配上集成制造工具,可获得巨大的收益。”Brian Thompson对CAD发展趋势保持乐观,他认为,通过对可直接制造、带注释的3D模型的承诺,工程师可以使用实时仿真、优化、工具设计和机床路径开发等相关的CAD技术来简化产品开发过程,生成式人工智则通过自然语言处理(NLP)和大型语言模型(LLM)创建文本和图像等内容有可能改变制造商与数据和信息交互的方式,仿真驱动设计由于在设计过程中更早地引入分析的过程,这种“左移”模拟方法是一种过程/文化转变,将易于使用的分析工具交到工程师手中。
Brian Thompson将与客户的深度合作中总结出的上述经验归纳为CAD四项关键发展趋势:集成化制造(Integrated Manufacturing)、基于模型的产品研发(Model-Based Product Development)、人工智能与智能化(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Intelligent Automation)和仿真驱动设计(Simulation-Driven Design)。他表示,PTC正在将这些前瞻引入到Creo系列产品中,交付给领先的市场先锋——这些企业正利用这些能力驱动业务前行并对商业成果带来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