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规模最大弹药生产基地在德投产 莱茵金属翁特吕斯工厂将为北约和乌克兰提供弹药德国军工巨头莱茵金属公司(Rheinmetall)位于下萨克森州翁特吕斯的新弹药厂于2025年8月27日正式投产,这是欧洲最大的弹药生产基地,是北约加强自主国防技术的关键一步。德国副总理、财政部长克林拜尔、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和北约秘书长吕特出席了仪式,突出了其战略意义。自2027年起,该工厂将实现年产能35万枚155毫米的炮弹,为德国联邦国防军、北约盟国和乌克兰提供持续的弹药供应,直接应对俄乌冲突暴露的欧洲弹药库存困境。
产能爬坡和产品升级
工厂选择分阶段生产策略:2025年首年生产2.5万枚炮弹,2026年增加到14万枚,最终达到2027年设计峰值生产能力。除传统炮弹外,基地还将生产配置小型推进系统的火箭炮弹,从过去155毫米炮弹的30-40公里大大延伸到100公里,显著提高了远程火力抑制能力。产品升级不仅满足了当前的战场需求,而且在未来储备了关键的弹药资源。欧洲规模最大弹药生产基地在德投产 莱茵金属翁特吕斯工厂将为北约和乌克兰提供弹药
在地缘政治驱动下,产业链扩张
莱茵金属以翁特吕斯工厂为枢纽,加快“泛欧洲国防生态系统”建设。公司同时推进多国布局:
东欧炸药供应链:投资5.5亿欧元与罗马尼亚共建火药厂,预计18个月内竣工;在保加利亚开设弹药厂和配套炸药生产能力,填补欧洲炸药独立生产的空白;
乌克兰一线生产:尽管由于“官僚程序”的延误,莱茵金属仍计划在乌克兰建设四家工厂,包括装甲车维修、弹药生产和防空系统组件,目标于2026年投产。尽管这一举动受到俄罗斯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的威胁,但它突出了西方军事力量直接嵌入矛盾前线的战略决心。欧洲规模最大弹药生产基地在德投产 莱茵金属翁特吕斯工厂将为北约和乌克兰提供弹药
经济动能和战略转型
国防订单的激增推动莱茵金属成为欧洲军工领导者:
财务爆发:累计订单金额600亿欧元,预计短期内超过800亿欧元;自2022年以来,股价上涨了近20倍,2025年上涨了166%,市值超过大众集团,成为德国工业的新标杆;
业务多元化:从过去的陆战装备延伸到海空领域。最近,航天工程工厂被用作F-35生产中间机身,并正在谈判收购德国军事造船公司Naval Vessels Luerssen,整合海军舰船制造能力的意图。欧洲规模最大弹药生产基地在德投产 莱茵金属翁特吕斯工厂将为北约和乌克兰提供弹药
北约安全框架的重构挑战
翁特吕斯工厂的生产反映了欧洲国防自主化的深层矛盾:一方面,其生产能力可以缓解北约对美国弹药的依赖(目前欧洲炮弹库存仅为50%);另一方面,乌克兰的本地化生产计划将测试俄罗斯的“红线容忍度”——如果莱茵河金属乌克兰工厂受到俄罗斯军队的精确打击,它可能会触发北约集体防御条款的灰色地带。北约秘书长吕特在生产仪式上强调,该基地是“欧洲安全的基石”,但没有提到乌克兰项目的潜在风险,反映了联盟对升级风险的谨慎衡量。
莱茵石金属的扩张不仅是地理困境的商业机会,也是欧洲国防觉醒的缩影。当35万枚炮弹的年产能从翁特吕斯流向基辅前线时,它不仅传达了火力支持,而且还传达了一个信号:欧洲正在重新定义其工业实力的安全边界,乌克兰战场已经成为这一转型的终极试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