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主流媒体仍是品牌必争的营销高地?

头条资讯
2025 09-16 19:26:39
分享
过去十年,在移动互联网“流量”浪潮之下,许多企业陷入过度追逐即时转化的短期博弈。随着流量红利消退,依赖流量的企业普遍深陷内卷加剧、增长乏力的困境。行业由此重新认识到,企业真正的竞争力源于品牌价值的持续沉淀,始终立足权威传播、凝聚大众信任、连接全民情感的主流媒体,正成为品牌破局的关键——它不仅是传播渠道,更是品牌融入主流叙事、建立信任基石、积累品牌资产的重要阵地。   本文将深入剖析主流媒体的独特价值,阐述品牌如何将这一价值转化为发展势能,铸就持久竞争力。     01 品牌建设回归 主流媒体是品牌营销的主要阵地   在互联网营销领域,部分企业曾一度陷入误区:过度关注短期销售数据,将大量预算投入即时转化与精准投放,却忽视了品牌建设的重要性。然而,这类做法往往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央视市场研究(CTR)《2025 年广告主调研》数据显示,超 40% 的广告主认为,以销售为导向的互联网广告效果未达预期。   认为各类互联网广告投放效果不达预期的广告主占比(%)   这一现象也促使行业重新反思营销策略。在2025年,有超过50%的广告主将“持续品牌建设,提高品牌竞争力”作为企业应对市场挑战的战略优选项。品牌建设关乎消费者心智中的形象、口碑与情感忠诚,是企业持续增长的根本。过度依赖效果广告,犹如只施叶面肥、不养根基,难以支撑品牌长远发展。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主流媒体的价值进一步凸显,主流媒体不仅凭借其权威身份为品牌背书、巩固公信力,更通过构建全域传播矩阵,实现大小屏协同和多场景触达,在扩大覆盖的同时提升互动效能。具体而言,主流广电媒体仍保持超强覆盖力,广播、电视节目人口覆盖率均超过99%;同时,其大端大号影响力持续增强,如重点APP下载新装量达到1500万/月,主要第三方平台账号累计粉丝量已超90亿人次。强大的传播力与深厚的公众信任,使主流媒体成为品牌与消费者重建沟通、占领用户心智的关键通道。这一趋势也得到广告主的高度认可,87%的广告主在品牌投放中会优先选择可信度高的主流媒体,进一步印证了主流媒体在品牌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02 主流媒体四大价值 为品牌营销深度赋能   主流媒体之所以成为品牌的必争之地,关键在于其拥有其他渠道难以复制的四大独特价值:权威性、公信力、引领力与稀缺性。这四重价值相互支撑,共同构成品牌营销的重要助力。   价值赋能一:权威平台提升品牌高度   主流媒体承载着社会主流话语体系,代表着权威与正式的声音,其平台自带权威光环。当品牌信息嵌入主流媒体的宏观叙事框架时,其价值自然而然地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时代精神等宏大议题绑定。这种“借势登高”效应,能实现品牌从商业角色到社会角色的价值跃升,驱动公众对品牌强大、正面形象的深度认可。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品牌强国工程”便是典型例证。该工程旨在培育能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国家级品牌,入选企业通过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深度绑定,品牌形象在公众心智中显著提升,被赋予 “国家队”的认知定位。头部科技品牌小米的实践尤为突出:在加入“品牌强国工程”后,小米将自身成长融入“民族科技崛起”叙事。2024年国庆75周年之际,小米策划“雷军演讲+摄影大赛+硬广”组合传播。小米创始人雷军亮相央视新闻《中国 UP!》特别策划,以“30年科技创业路”为主线,讲述中国科技产业奋进历程,发出“全球每五部手机就有一部来自中国”的宣言,强化了小米作为民族科技领先者的定位。同时联合央视新闻发起#这里是中国#摄影征集,微博话题阅读量突破3亿,成功将品牌与“记录中国发展”的时代使命绑定。   《中国 UP!》特别策划   赛力斯汽车的突破同样值得关注。依托与华为携手打造的问界品牌,赛力斯将科技创新与转型发展,融入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凭借高度自动化的智能制造体系,赛力斯不仅在《人民日报》专题报道中突显了其在智能化生产领域的领先实力,更体现出对制造业整体科技创新的带动作用。品牌价值持续攀升,已成为践行国家战略、构筑高质量发展的骨干企业。   价值赋能二:公信力为品牌提供信任背书   信任是品牌资产中最宝贵的组成部分。在信息真伪难辨的时代,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直接决定了其购买决策。主流媒体在长期的发展中,始终坚持专业主义与客观公正的原则,从而在社会大众心中建立了极高的公信力。调研数据有力地支撑了这一观点:超过70%的广告主认可,即使在融媒体传播的复杂背景下,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依然位居所有媒体形态之首。这种深厚的信任资产,会潜移默化地转移给在其平台上出现的品牌,为品牌提供最强的信用背书。   贵州茅台与《新闻联播》长达二十余年的合作,是公信力背书的典范。自2002年起,茅台持续在每晚19点《新闻联播》前投放报时广告。“茅台为您报时”伴随中国最权威新闻节目深入人心,成为亿万观众心中的“中国时间”象征。这种长期稳定的权威曝光,为品牌赢得了巨大的信誉背书。202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投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告后,茅台品牌喜爱度提升18个百分点,消费者信任度提升15个百分点,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平台公信力向品牌的成功转移。   茅台报时广告   在2025年“全国土地日”期间,今麦郎与新华社联合推出的视频《根·麦》,成为融媒体环境下品牌信任建设的优秀案例。借助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的公信力,以“一碗好面的根脉”为主线,完成了从麦田到餐桌、从物质到文化的溯源,深刻传递了品牌对原材料品质的坚守与承诺。新华社首发后,引发众多主流媒体接力传播,经过一系列传播,活动总曝光达5.2亿,成功激发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和情感共鸣。新华社的权威背书与品牌实景呈现深度融合,将媒体公信力转化为消费者对品牌的具体认知与情感认同,增强了品牌信任感。   价值赋能三:引领力塑造品牌的行业话语权   主流媒体不仅是信息的传播者,更是社会议程的设置者和公共价值观的引领者。它们具备定义话题、引导舆论、塑造潮流的能力。一项调研数据显示,81%的广告主认可主流媒体是社会正向价值观的引领者。对于品牌而言,深度参与由主流媒体设置的公众议程,等同于站在舆论制高点,有助于在行业中树立起引领者和定义者的形象,从而赢得宝贵的行业话语权。   苏超的蜕变是这一逻辑的生动体现。这项业余赛事起初关注有限,甚至需赠票吸引观众。随后,以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为代表的本地主流媒体主动担任“传播操盘手”,敏锐捕捉并放大民间梗文化,赋予官方背书,设定传播议题。通过整合资源、技术赋能直播,并将流量引导至经济、文化等价值层面,赛事成功跃升为现象级热点。国家级媒体的报道进一步加速其全国爆火。截至第10轮,现场观众近150万,云观战超13亿人次。   江苏银行以苏超冠名合作为战略支点,打造了城商行中“体育+金融+媒体”的创新标杆。作为冠名商,随着央视频、交汇点新闻、荔枝新闻等多家主流媒体的赛事直播和报道,实现了品牌的全国性破圈传播,极大提升了其公众认知度与影响力。同时,围绕“苏超”拓展衍生活动,整合区域商户资源,构建“金融+消费+体育”生态,依托本地主流媒体的传播,进一步强化了其在区域市场中的主导话语权。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其总资产达4.79万亿元,跃居城商行之首,行业领军地位得到坚实巩固。   价值赋能四:稀缺性为品牌创造超级曝光场和情感连接场   主流媒体特别是国家级主流媒体,是国家重大事件的权威报道平台,具有稀缺性价值。它们第一时间发布最权威、最准确的政策信息和官方解读,所发布的通稿往往是其他媒体转载和引用的原始信源。国家大事件,如重大庆典、航天发射、顶级体育赛事、重大历史时刻纪念活动等正是主流媒体的“主场”。这类内容天然具备吸引全民目光的能力,并能激发深厚的集体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对于品牌而言,这无疑是实现“现象级”曝光和建立深度情感连接的绝佳载体。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国家级重大事件的报道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在2025年9月3日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是一场展现国威军威、凝聚民族精神的盛大仪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通过全景直播、权威解读和感人故事挖掘,将现场的震撼与荣耀传递至千家万户,点燃了全体国民的自豪感。数据显示,截至9月3日上午,纪念大会实时全媒体触达167.55亿人次,电视端直播收视份额达92.61%,创下历史新高。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直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众多头部品牌精准把握了这一重大时刻的传播机遇。以蒙牛为例,其聚焦核心传播窗口前后,累计触达超过9亿人次,实现了广泛覆盖。品牌不仅借助主流平台扩大了影响力,更依托国家盛事的集体情感背景,实现了品牌形象与国民自豪感的情感连结。这种基于国家仪式的情感绑定,为品牌带来了更深刻的认知印记和更持久的传播效能。   03 多重政策利好助推下 主流媒体迎来更广阔发展机遇   2025年多项国家政策的出台与实施,正推动我国企业营销与传播理念实现“价值回归”。2025年7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质量推进品牌建设的意见》,将品牌建设提升至“事关央企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同期,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适用问题执法指南(一)》,进一步规范投流费用归属,在规范市场秩序、明确合规边界的同时,引导品牌走向长期主义之路,回归品牌价值。这些政策从战略引导与监管规范两方面协同发力,系统引导企业告别纯流量模式,重回品牌建设与信任积累的健康路径。   对主流媒体而言,政策带来重大机遇。一方面,企业品牌建设重心回归带动品牌合作需求上升,主流媒体及精品内容的价值进一步凸显;另一方面,2025年8月广电总局印发《进一步丰富电视大屏内容 促进广电视听内容供给的若干举措》(“广电21条”),通过鼓励内容创新、优化审核机制和放开中插广告等措施,显著提升主流媒体在内容整合力,并为品牌多元化合作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展望未来,一系列政策将持续激活主流媒体的发展潜能,为品牌建设注入持续动力、拓宽路径,引领中国品牌走向可持续、高质量的未来。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