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舰编队为何在香港向公众开放 搭上歼-15战机同款电梯是什么体验2025年7月3日,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携万吨大驱延安舰等舰艇驶入维多利亚港,香港市民在沿岸挥舞国旗,迎接这支“流动的国土”。这场为期五天的开放活动,既是航母山东舰的香港首秀,也是人民海军首次向公众开放歼-15T舰载机的同款升降平台——一道连接机库与甲板的钢铁动脉,承载着技术自信与民心相通的深层隐喻。
开放逻辑:从威慑展示到情感共鸣
山东舰访港的核心意义远超军事展示。当700名官兵在甲板上排出“国安家好”字样,香港消防船以“水门礼”相迎,特首李家超登舰高唱国歌时,国之重器完成了从战略威慑到情感载体的转化。这种转化直击三重诉求:
身份认同的具象化:香港成为全球唯一接待过辽宁舰、山东舰两艘航母且均开放参观的城市,独特地位强化了“一国”认同。登舰学生触摸歼-15T机翼时感叹“祖国强大无法言喻”,印证了军事专家张军社所言——近距离接触国防成果是激发民族自豪的最直接路径。山东舰编队为何在香港向公众开放 搭上歼-15战机同款电梯是什么体验
透明自信的宣言:055型驱逐舰延安舰首次对外开放,歼-15T雷达航电参数公开展示,甚至着舰钩设计细节均无保留。这种透明度颠覆了西方对中国军队的刻板想象,正如舰载机飞行员孟矾墺解释拦阻索原理时强调:“挂在第一根代表飞太低,第四根代表飞太高——我们敢公开技术细节,因为足够自信”。
震慑与怀柔的平衡:选择曾为“CIA东亚情报枢纽”的香港展示武力,既回应了域外势力干预,又以文化亲和消解对抗。甲板招待会上,山东民乐与《舰证·17说》舞蹈同台,让武力展示融于文明对话。
歼-15同款电梯:技术奇观的感官解码
“登舰体验最震撼的不是战斗机,而是那台能把飞机托起的升降机!”参观者陈女士的感慨,揭示了此次开放最独特的亲民设计——歼-15同款升降平台的民用化体验。山东舰编队为何在香港向公众开放 搭上歼-15战机同款电梯是什么体验
从机库到甲板的垂直旅程,实则是技术美学的沉浸式展演:参观者立于16吨战机曾驻留的钢铁平台,感受升降机启动时的低沉嗡鸣。随着平台穿透机库昏暗层缓缓上升,感官被多重信息轰炸——涡扇引擎试车的尖锐嘶鸣、甲板人员哨音指令、海风咸腥与航空燃油的混合气息扑面而来。当平台升至甲板层,豁然开朗的视野中,牵引车正将一架歼-15T精准推至滑跃起飞位,黄马甲指挥员的手势与电影《壮志凌云》的场景重叠,虚拟与现实在此刻消弭边界。
更深层的隐喻藏于机械细节:升降机四角的液压支柱承受着每平方米18吨压强,却以毫米级误差平稳托举;平台防滑纹路参照舰载机轮胎沟槽设计,参观者鞋底与战机起落架踏足同一纹理——这方寸之间,是工业精度与人体知觉的共鸣场。
个体叙事:钢铁巨舰中的人性微光
当技术奇观成为媒介,普通人的故事才是共情的核心载体。28岁的谢回归生于1997年7月1日,父母以“回归”命名纪念香港新生。彼时在洛阳做小生意的父亲不会想到,儿子终将站在山东舰动力舱的油污中,守护航母驶向香江。“油污太重,白军装一年穿不了几次”,但谢回归凝视着舱内仪表盘说:“我的命运始终与国家相连”。山东舰编队为何在香港向公众开放 搭上歼-15战机同款电梯是什么体验
类似的命运交织在参观者中延续:退休领航员黄祺国曾为百艘外轮引航,如今举望远镜追望山东舰身影;深圳摄影爱好者攀上玉桂山抢占机位,称“国产航母值得跨城奔赴”;香岛中学学生龚翰飞登上以母亲故乡命名的运城舰,在舷侧轻抚舰徽。当个体记忆汇入国家叙事,冰冷钢铁便有了温度。
从“国安家好”的甲板字符到升降机的油渍与嗡鸣,山东舰的香港之行完成了一场国家话语的柔性转译。歼-15同款电梯的体验如同隐喻:当民众站在曾托举战机的平台,感受机械之力托起身体时,国防认同便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成为可触摸、可聆听、可呼吸的具身认知。此刻的维港,航母桅杆与太平山脊线共绘天际,见证着硬实力与软联通的海陆和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