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的“太空健身房”都有啥 为什么空间站宇航员要持续运动健身

生活休闲
2025 08-05 02:25:13
分享
导读:本文是由xjh网友投稿,经过编辑发布关于"中国空间站的“太空健身房”都有啥 为什么空间站宇航员要持续运动健身"的内容介绍。

 中国空间站的“太空健身房”都有啥 为什么空间站宇航员要持续运动健身2025年8月,神舟二十号航天员陈冬在问天舱壁安装“核心肌肉锻炼装置”时,中国空间站的“健身房”完成了最后一次关键升级。这片距地400公里的微重力实验室里,跑步机、自行车、划船机等设备各居其位,与拉力带、骨丢失对抗仪等小型器械共同构成全球最特殊的健身空间——在这里,锻炼不是爱好,而是生存的必需。

 对抗失重的武器库

 太空健身房的三大核心设备如同对抗失重的“三叉戟”:

 太空跑台:2021年随天和核心舱升空,航天员需通过弹力束缚带将自己固定,模拟地球重力环境奔跑。其履带式跑板与减振系统既保护航天员膝关节,又避免振动干扰空间站精密仪器。神十七乘组曾对其进行深度维护,确保运转如初。中国空间站的“太空健身房”都有啥 为什么空间站宇航员要持续运动健身

中国空间站的“太空健身房”都有啥 为什么空间站宇航员要持续运动健身

 太空自行车:从核心舱迁移至问天舱的多功能器械。航天员脚踏锁踏式踏板,通过调节阻力进行高强度间歇骑行(HIIT),冲刺阶段心率骤升,有效刺激心血管系统。升级版更配备呼吸监测装置,实时优化摄氧效率。

 太空划船机:位于梦天舱的微重力抗阻装置,通过向心与离心双模式运动,牵引骨骼并激活深层肌群。一次划船动作可产生相当于地面负重训练的高强度骨骼刺激,是抵御骨质流失的核心防线。

 辅助设备则填补了细节防护网:仿生黏附鞋通过交替抬腿刺激下肢血液循环;骨丢失对抗仪以高频微振动促进成骨细胞活性;神经肌肉刺激仪则像“电子按摩师”般放松紧绷肌纤维。这些装置共同确保航天员每日2小时的科学锻炼覆盖全身机能。中国空间站的“太空健身房”都有啥 为什么空间站宇航员要持续运动健身

 运动:太空生存的生理密码

 在微重力环境中,人体遭遇的系统性退化触目惊心:

 肌肉:511天内流失量可达20%,若无锻炼,下肢肌力每周衰减10%;

 骨骼:每月骨密度下降1%2%,相当于绝经后女性一年的流失量;

 心血管:驻留6个月后动脉硬化程度相当于地表衰老1020年,体液上涌导致“太空浮肿脸”与“鸟腿综合征”。

中国空间站的“太空健身房”都有啥 为什么空间站宇航员要持续运动健身

 运动正是逆转退化的唯一钥匙。当聂海胜在跑台负重奔跑时,骨骼承受的压力激活了骨重建信号;汤洪波蹬车时的心率峰值增强了心脏泵血效能;而陈冬使用划船机的离心收缩,则延缓了慢肌纤维的萎缩。这些锻炼本质上是对抗“用进废退”法则的生存策略——前苏联宇航员罗曼年科正是凭借每日严格训练,在326天太空飞行后仅3小时即恢复自主行走,创下医学奇迹。中国空间站的“太空健身房”都有啥 为什么空间站宇航员要持续运动健身

 超越生理的心理救赎

 健身的价值远超生理层面。空间站的封闭环境与单调光线易诱发抑郁倾向,而运动时内啡肽的分泌成为天然抗抑郁剂。景海鹏在神舟十一号任务中自创“下肢负荷增强动作”,不仅强化了腿部肌肉,更在天地通话时笑称“隔天不练浑身不自在”。这种精神调剂对长期任务至关重要:当航天员在划船机前挥汗如雨,窗外是漆黑宇宙与孤独地球,而体内奔涌的多巴胺成为连接生命热望的神经桥梁。

中国空间站的“太空健身房”都有啥 为什么空间站宇航员要持续运动健身

 当神舟二十号乘组在问天舱新型肌肉锻炼装置上完成一组训练,汗水在失重环境中凝成漂浮的水珠。这些水珠折射的不仅是110立方米空间站舱壁的金属光泽,更是人类以科技重构重力法则的野心。从阿波罗宇航员在月球挥出高尔夫球杆的浪漫尝试,到今日空间站精密锻炼系统的数据化生存,太空健身史恰是一部浓缩的人类抗熵史诗。在这里,每一次蹬车、每一下划桨、每一步奔跑,都在向宇宙宣告:即使远离重力锚点,生命仍将倔强生长。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