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对华出口英伟达同意向美政府上贡 英伟达对华芯片销售收入的15%将上缴给美国政府当黄仁勋步出白宫时,这位芯片巨头的掌舵人深知自己刚刚签下一份史无前例的协议——以15%的中国销售收入为代价,换取英伟达H20芯片重返中国大陆市场的通行证。这场被业界称为“芯片赎金”的交易,不仅折射出科技企业在政治夹缝中的生存困境,更标志着大国博弈进入了赤裸裸的“付费准入”时代。
“地缘政治税”:芯片贸易的规则重构
2025年8月,美国商务部向英伟达发放H20芯片出口许可的同时,一项隐秘条款浮出水面:英伟达与AMD必须将中国销售额的15%上缴美国财政部。这种“收入分成”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出口管制逻辑——政府不再仅是监管者,更成为企业市场准入的直接获利方。对英伟达而言,这笔“税”代价高昂却必要:中国占其全球营收的12.5%,仅H20芯片在第一季度就贡献46亿美元收入。若彻底失去中国市场,其预估损失将达80亿美元,远高于当前需支付的15%“过路费”。为对华出口英伟达同意向美政府上贡 英伟达对华芯片销售收入的15%将上缴给美国政府
华为昇腾芯片的崛起加剧了紧迫性。昇腾910B性能已追平H20.而计划量产的昇腾920更将直指英伟达旗舰H100.黄仁勋半年内三度访华、两赴白宫,最终以政治游说促成政策反转,却也坐实了“技术霸权需付费使用”的新规则。
经济账与安全账:美国的双重算计
美国政府在此交易中实现了精妙的双向收割。经济层面,英伟达H20在华年销售额预计230亿美元,15%分成意味着3.45亿美元流入国库;AMD的MI308芯片同样需缴纳约3亿美元“地缘政治租金”。安全层面,美方通过“分级管控”维持技术压制:允许出口的H20性能仅为H100的20%,且配套出台“白名单”制度限制采购企业范围,确保芯片不被用于军事领域。
更深层的意图在于延缓中国技术自立。美国商务部内部报告承认,完全断供将迫使中国加速国产替代——摩根大通预测中国芯片自给率将在2027年达82%。而有限放行中端芯片,既可满足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算力饥渴,又能抑制其自主研发动力,为美国企业延续技术代差争取时间。为对华出口英伟达同意向美政府上贡 英伟达对华芯片销售收入的15%将上缴给美国政府
中国困境:安全疑虑与算力饥渴的撕裂
尽管字节跳动、腾讯等企业火速重启H20采购,中国监管机构的警惕从未消除。7月31日,国家网信办紧急约谈英伟达,要求就芯片“后门风险”提交说明材料。官媒“玉渊谭天”随后发文三问H20:不先进(算力仅H100的20%)、不安全(可能预埋远程关闭功能)、不环保(能效比0.37TFLOPS/W,远低于0.5的节能标准)。
这种矛盾凸显中国科技产业的深层焦虑:一边是华为昇腾、寒武纪等国产芯片尚难支撑万亿级大模型训练,一边是美国芯片可能成为“特洛伊木马”。当英伟达声明“绝无后门”时,美国议员正公开呼吁为出口芯片加装“追踪定位”功能——技术可信度在政治对立中早已崩解。
全球产业链:加速分裂的硅基文明
这场交易最致命的后果,是彻底撕碎半导体全球化的共识。15%分成开创了危险的先例:一国政府可凭借技术霸权向企业征收“市场准入租金”。当荷兰ASML、韩国三星面临类似要 挟时,全球供应链将被迫选边站队。
中国企业已启动反制。华为昇腾芯片开始适配百度飞桨、腾讯太极等AI框架,构建去英伟达的软硬件生态;北京社科院报告疾呼“算法创新比芯片更重要”,建议通过模型压缩降低算力依赖。而在太平洋彼岸,20位美国安全专家联名警告商务部:放行H20是在“喂养自己的掘墓人”——中国军用AI可能借民用芯片迭代升级。为对华出口英伟达同意向美政府上贡 英伟达对华芯片销售收入的15%将上缴给美国政府
尾声:硅幕下的新冷战
深圳工厂里,最新封装的H20芯片正被打包运往腾讯数据中心,每颗都将为美国国库贡献数百美元“贡金”;与此同时,华为松山湖基地的昇腾920产线加速运转,墙上标语写着“为生存而创新”。
当芯片成为地缘政治的筹码,15%的抽成协议远非终点。它像一柄双刃剑:既让美国尝到“技术征税”的甜头,也加速催生另一个平行芯片宇宙。未来十年,世界或许会目睹两套独立的AI标准、两套算力底座、两套半导体供应链——人类从未如此接近一场硅基文明的“新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