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大棒”棒打鸳鸯却翻车 美国关税加速了中俄印经贸合作特朗普政府举办的“关税棒”旨在独立战略对手,重塑美国主导的贸易秩序,但却意外成为中俄印深化经贸合作的催化剂。这一戏剧性的转折点揭示了单边主义制度的反噬作用——当美国以50%的叠加关税打击印度出口,以次级制裁威胁中俄能源贸易时,三国被迫打破地缘芥蒂,以资源互补和机制创新抵御共同压力,加快了全球多极化进程。
经济胁迫催生战略接近
特朗普对印度征收50%关税(25%基本关税) 俄油“二级制裁”关税25%直接影响印度对美出口的GDP近5%,纺织、药业、钢铁等行业面临订单断崖式下跌。与此同时,美国威胁对购买俄罗斯油的国家实施联合处罚,使中国和印度平均每天进口200万桶俄罗斯油,40%的能源依赖俄罗斯。这种无差别的打击迫使三国重新评估风险:俄罗斯需要稳定的能源客户来填补西方制裁造成的财政缺口,而中国和印度需要确保能源安全,开拓新的市场。在“避损”需求的驱动下,三国迅速靠近,停滞留多年的中国(RIC)三面机制再次被激活。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公开呼吁“恢复三方机制的时机已经到来”,中国外交部明确支持合作。虽然印度态度谨慎,但他们仍然参与谈判,这意味着抵制美国经济胁迫的临时联盟已经形成。特朗普“关税大棒”棒打鸳鸯却翻车 美国关税加速了中俄印经贸合作
互补资源构建抗美闭环
三国合作的本质是自然资源和产业互补性。俄罗斯提供能源和农产品,中国提供制造能力和技术,印度奉献市场和人力资源,形成绕过美元体系的贸易链:
能源去美元化:印度用卢比清算俄罗斯石油,中俄促进本币贸易,三国探索黄金作为“中间等价物”的结算模式,削弱美元制裁的效果;
产业链重组:印度放宽对中国企业的投资限制,加快印度手机和家电厂的实施,吸收当地就业;俄罗斯小麦和牛肉直接供应给中国市场,减少对美国农产品的依赖;
技术合作:印度接受中国FK-3防空系统,中俄联合为印度提供稀土供应(90%的印度新能源汽车依赖中国),打破美国核心技术的威胁。
这种闭环使三国在贸易战中产生缓冲带。据估计,如果深入合作,印度的制造业成本可以降低30%,中国客户可以获得低价俄罗斯粮油,俄罗斯能源出口风险分散,三国民生可以受益。
机制创新挑战霸权规则
面对美国的单边关税,三国以多边规则重构反击:
法律反击:金砖国家讨论建立多边诉讼机制,指控美国违反世贸组织规则滥用关税,为世界南方国家提供权利保护模板;特朗普“关税大棒”棒打鸳鸯却翻车 美国关税加速了中俄印经贸合作
平台联动:上海合作组织与金砖国家机制合作,促进“全球南方”的集体声音。中印到世贸组织联合反对西方农业补贴,要求重新分配贸易话语权;
基础设施互联网:规划中俄印欧铁路网,降低美国封锁海运的风险,匈牙利-塞尔维亚铁路成为第一个示范项目。
这些机制不仅对冲关税的影响,而且试图改写西方主导的全球治理逻辑。正如俄罗斯副外长鲁登科所说:“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的协调立场将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战略力量。”
合作的天花板和印度的摆动
然而,三国联盟存在结构性局限性。印度坚持“战略自主”的投机外交,使其角色充满变数:
安全依赖:印度仍将美国视为与中国竞争的关键,继续采购美国武器,在“四方安全对话”中(QUAD)中国保持反华基调;
边境争端:中印未解决的领土争端限制了互信,印度国防部仍将中国列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
美印博弈:印度以三方合作为筹码向美国施压。一旦美国关税妥协(如免征药品和IT商品),印度可能会再次转变。特朗普“关税大棒”棒打鸳鸯却翻车 美国关税加速了中俄印经贸合作
这种矛盾体现在印度外交部模棱两可的声明中——RIC只是一个“讨论问题的平台”,重启需要“及时公布三国讨论”,以防止明确的立场。
多极世界的加速试验
特朗普关税的讽刺之处在于,它试图巩固美国霸权,但加速了霸权制度的分裂。虽然中俄印合作不是铁板,但三国GDP总量占世界的30%、40%的人口足以利用地理格局:澳大利亚因关税而失去中国市场后,经济受到损害,哀叹“几代人填不平美国挖的坑”;东盟国家开始效仿本币结算,减少美元储备;金砖国家扩张到12个国家后,新兴经济体集体需要平等的贸易规则。
美国单边主义的合作试验验证实了全球治理的新逻辑:没有永恒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重建。当印度农民因关税斗争、中国工厂在俄罗斯铺设新生产线、俄罗斯油轮到印度孟买港时,特朗普的“关税棒”就像一把重锤,意外地打开了多极世界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