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主题活动举行 目前我国普通话推广普及工作还有哪些问题要解决

生活休闲
2025 09-26 09:25:50
分享
导读:本文是由xjh网友投稿,经过编辑发布关于"第2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主题活动举行 目前我国普通话推广普及工作还有哪些问题要解决"的内容介绍。

2025年9月15日至21日,第2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以下简称“推广周”)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主题为“加强全国普通话推广,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次推广周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主会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展示了“十四五”期间推广工作的历史性进展,指出了普通话在促进民族团结、农村振兴和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但是,虽然我国普通话普及率已经超过80%,但推广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迫切需要解决不平衡、不足、服务保障弱化等深层次问题。

第2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主题活动举行 目前我国普通话推广普及工作还有哪些问题要解决

普及水平不平衡:区域与人群差异明显

普通话推广的首要挑战是区域间的不平衡。截至2025年,我国10个省(自治区)普通话普及率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部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民族聚居区、农村和边境地区。例如,新疆阿图什市公务员普通话标准率(三级以上)仅为8%,基层人员和农牧民普通话使用能力普遍较弱。这种不平衡进一步体现在人群差异上:学前儿童、青年劳动力、基层人员等重点群体在民族地区仍存在“语言不足”,而女性和城市居民的普通话水平普遍高于男性和偏远农村居民。这种差异化不仅制约了区域协调发展,而且影响了各族人民融入现代社会的能力。

普及质量不足:教育和服务滞后

普通话推广不仅需要覆盖“数量”,还需要提高“质量”。目前,国家和农村普通话教育质量仍有待提高。许多学校缺乏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国家教师的普通话应用能力不够,一些农村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不符合教学要求。凉山州虽然通过“学前学习普通话”行动造福60万儿童,但全国仍缺乏统一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机制和动态监测机制。此外,服务保障体系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推广资金未完全纳入地方政府预算,基层培训团队不稳定,缺乏网络语言环境监督,缺乏特殊群体的语言服务。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普通话推广面临着“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挑战。

第2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主题活动举行 目前我国普通话推广普及工作还有哪些问题要解决

体制机制障碍:整体规划不足与法制建设滞后

推广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也面临着制度和机制的障碍。一方面,“党委领导、政府责任、语言委员会协调、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尚未完全实施,部分地方国家对语言工作缺乏关注,缺乏详细的政策规划和跨部门合作能力。另一方面,法律保障仍然不完善。虽然《国家通用语言文本法》已实施20多年,但地方法律法规的修订滞后,语言文本标准化要求没有完全融入相关法律法规。例如,一些地区在民族团结和文明单位评价中没有将语言工作纳入核心指标,导致推广工作缺乏刚性约束。此外,推广的深度和广度不足,许多基层地区对国家通用语言的政策意义理解较浅,仅依靠“推广周”等短期活动很难形成持续的效果。

数字化和农村振兴的新挑战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推广工作需要应对新技术带来的复杂性。虽然本次推广周首次推出了“推广数字人”和智能宣传海报,但民族地区仍处于利用人工智能和金融媒体技术推广普通话的初级阶段。农村地区缺乏网络覆盖和数字资源,限制了“互联网”推广“推广”方式。同时,推广与农村振兴的结合需要进一步深化。在职业技术培训中,普通话教学嵌入水平不足,中青年劳动力难以通过提高语言技能获得就业优势;在农村文化振兴中,语言品牌项目(如“经典滋润土地”)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如何通过“普通话”“专业技能”培训增强了农牧民的现代竞争力,成为未来突破的关键。

第2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主题活动举行 目前我国普通话推广普及工作还有哪些问题要解决

系统攻坚和创新路径

面对上述挑战,推广工作需要从单一的推广转向系统的关键。一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将语言工作深入融入教育、农村振兴和数字战略,通过东西部合作、社会力量参与和相应的支持机制填补区域不足。另一方面,推进技术授权与法律保障并行:利用智能教育平台、中国语言数字博物馆等载体扩大覆盖范围,加快地方法规修订,将推广效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只有这样,才能在“数量”普及的基础上实现“质量”的飞跃,使国家通用语言真正成为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共同繁荣的强大联系。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