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成功开发了声子激光频率梳,由国防科技大学激光陀螺创新团队和景辉团队共同完成。他们将弗洛凯项目应用于非线性声子激光,首次实现了声子激光频率梳的产生,有40多个梳子,显著增强了梳子之间的相位相关性。该技术被生动地称为可测量声音的“尺子”,其高精度特性有望在水下探测、生物医学等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应用。
声子激光频率梳的原理是基于非线性声子激光与弗洛凯工程的融合。传统的光学频率梳由一系列相位相关、等间隔的频率重量组成,并因其在精密光谱学方面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声子激光频率梳是通过机械波混合频率和非线性光机械莲藕机制,将类似原理应用于声波领域。这种新型频率梳的梳齿间隔精确可控,可以提供性能稳定的声学参考,为声学测量提供前所未有的精度。
中国科研团队在这一领域的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国防科技大学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进步》杂志上,标志着中国在声子激光技术领域走在国际前列。与传统的声波检测技术相比,声子激光频率梳可以显著提高测量精度。例如,在水下检测中,传统声波技术存在分辨率低、信号模糊等问题,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有质地提高水下测量距离和图像清晰度。
在水下探测领域,声子激光频率梳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海洋资源勘探、水下目标识别等应用都需要高性能的声学测量方法。由于声波相关性差,传统声纳系统难以实现高分辨率显像。作为相关声波源,声子激光频率梳的混色特性和相位检测能力可以大大提高水下检测的分辨率。未来,该技术有望应用于深海资源勘探、水下通信导航等领域,为海洋发展提供更准确的技术支持。
在生物医学领域,声子激光频率梳也具有广阔的前景。超声成像技术是医学诊断的重要手段,但传统超声设备的分辨率受声源特性的影响。声子激光频率梳产生的超声具有强相关性和混色特性,可通过差分检查等技术实现更高分辨率的医学成像。该技术有望应用于早期肿瘤检测、血管成像等精密医疗场景,为疾病诊断提供更清晰的图像依据。
声子激光频率梳除了水下检测和生物医学外,在其他领域也具有潜在的实用价值。在航空航天领域,高精度声学测量可用于发动机检测和材料分析;在石油工程中,该技术可用于地下检测和油藏监测。此外,声子激光频率梳可扩展到弱测量、加速度传感等前沿研究领域,为精密测量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我国声子激光频率梳的成功开发,不仅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而且为相关应用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和工业化的推进,这一创新成果有望对许多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促进我国在高端声学仪器和医疗器械领域的发展。未来,科研团队将继续优化技术性能,扩大应用场景,使这个精确的“声学尺子”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