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华鼎刘清华:工业制造迎来二次升级,解码制造业“智变”

头条资讯
2025 09-28 04:26:36
分享

导语:数据安全与合规性部署、降低 AI 应用使用门槛、全链路国产化、从通用 AI 向垂直场景深耕等趋势愈发明显。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秦耳】在工业数字化与智能化浪潮席卷之下,工业软件作为核心支撑力量,其发展备受关注。当下,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如何让AI与工业制造碰撞出火花,让被社会认为是机械化产业,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呈现灵活的特性,成为整体产业共同追求的目标。

尤其是当前,正确把握AI灵活性与工业制造的稳定性成为产业新的课题。近日,在以“工业新质,智造无界”为主题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工博会”)上,记者采访到浪潮华鼎 CTO 刘清华就工业软件一体机的相关问题接受采访,深入解读产品在 AI 化进程、市场适配、技术突破等方面的思考与实践。

浪潮1.jpg

面对工业制造业的“确定性”的生产特性如何与AI相结合,刘清华认为,工业企业产线存在更新情况,只是周期因行业而异。消费类产品产线流程常随产品更新调整,新制造技术应用也会推动产业变革;而部分传统机械加工产线,因长期生产固定传统产品,改造意愿不强且意义不大。

数字化改造对企业而言是 “收益与成本” 的算术题,只有当改造收益大于成本时,企业才会有动力。当前,不少企业为应对市场竞争、实现业务发展,迫切需要通过效率提升来增强产品竞争力、降低成本,普通数字化改造已无法满足其生产制造升级目标。例如仿真软件数据分析、生产设备状态数据预测、基于神经网络的参数优化等场景,对 AI 升级需求强烈,浪潮华鼎服务的大量客户正属于这类企业。

与此同时,针对工业企业对流程准确性要求极高,AI 大模型 “幻觉” 问题备受关注。刘清华认为,任何技术都有适用范围,AI 大模型基于神经网络概率算法,无法实现百分百预测,因此在液体温度达到 200 度就打开阀门这类标准化、高准确性操作中,无需 AI 大模型参与。

而在产品产量预测、电机故障预判等传统算法与流程难以解决的场景中,AI 大模型能发挥重要作用。浪潮华鼎会结合客户行业特性、实际使用情况与现实痛点,优化数据集、调整参数,让大模型在优质数据训练基础上,于合适场景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与技术服务,有效规避 “幻觉” 带来的不利影响。

“工业软件一体机作为集成了硬件、软件和行业应用的复杂产品,如何平衡技术研发投入与市场需求是决定产品成败的关键。”刘清华讲到。

浪潮2.jpg

据了解,浪潮华鼎在此次工博会上所展出的浪潮华鼎工业软件一体机系列产品为围绕工业企业“算力不足、场景适配难、安全风险高”三大核心痛点设计。为制造企业提供兼具全球先进性与本土适配性、覆盖端到端价值链、实现业务与制造深度协同的数字化转型利器,加快推动制造业迈向“智造”新台阶。

刘清华认为,工业软件一体机作为集成硬件、软件与行业应用的复杂产品,产品定位是首要环节。如今行业趋势清晰可见,数据安全与合规性部署、降低 AI 应用使用门槛、全链路国产化、从通用 AI 向垂直场景深耕等趋势愈发明显。而浪潮华鼎的优势在于浪潮多年积累的 IT 技术,以及服务行业客户过程中形成的场景理解与预测能力,这使得产品能够实现软硬一体化的性能与稳定性,具备强大的生态整合兼容能力,并能为客户提供垂类领域服务。

体现在产品上,浪潮华鼎工业软件一体机系列产品拥有软硬协同优化带来的高可靠性,浪潮华鼎采用定制硬件架构与算法,提升算力利用率和计算性能,同时具备高容错、高可靠架构及高效技术支持,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远超同类竞品;同时,高数据安全性,产品采用零信任架构设计,通过本地化私域部署、多级权限控制、安全模块、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硬件根信任等软硬件协同技术,保障客户数据安全。

“在如今产业AI升级的大趋势下,AI 与工业制造的融合既需突破技术瓶颈,更需精准锚定企业实际需求。这也是浪潮开发工业软件一体机的初衷。”刘清华坦言。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