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泉州提线木偶戏的舞台上接连上演新奇场景:灵猴木偶与机器狗同台 “对话”,激光特效为神话打斗添彩,哪吒形象融入二次元风格…… 一系列突破性创新让这门千年非遗技艺频频“破圈”,成为文化领域的热议焦点。
传统与科技的跨界共舞
当 30 多根丝线操控的灵猴木偶在 “假山” 间腾挪跳跃,时而弹起电吉他,时而跳起迪斯科,一旁的 “石敢当” 机器狗则摇着尾巴 “呼应”—— 今年以来,这幕《机灵偶遇》的演出场景,正在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的剧场里持续引发观众惊叹。
这场跨界合作中,机器狗通过视觉识别技术同步配合灯光音效,与提线木偶完成精准互动,创造出 “丝线牵动代码” 的独特表演模式。观众李女士在看完演出后难掩兴奋:“从没见过木偶还能这样玩,老手艺玩出了新花样!”
科技赋能在新编大戏《哪吒・绝地反击》中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申公豹出招时射出的绿色激光划破舞台,龙王敖广化身龙形杖偶口吐烟雾盘旋激战,哪吒的风火轮则暗藏小电风扇与 LED 灯,通电后转得风生水起。为实现这些效果,创作团队反复攻关:将传统射箭动作改为激光束增强视觉冲击,采用人工控压喷雾装置让龙王 “吐雾” 精准同步剧情,用木杖绑红布替代提线方案,让混天绫舞动更灵活。
“每一处改动都要兼顾技艺传承与观赏体验。” 该剧技术指导沈苏革介绍,仅哪吒木偶的风火轮就试验了 7多种方案,最终才找到传统木偶结构与现代元件的平衡点。
经典故事的全新演绎
在泉州提线木偶戏的创新探索中,内容革新与形式突破同样重要。《哪吒・绝地反击》打破传统叙事框架,让哪吒从 “闹海英雄” 变为联手昔日对手对抗强权的叛逆者,剧情反转充满现代戏剧张力。
为塑造全新哪吒形象,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林聪鹏在木偶头雕刻上融入漫画风格,将传统 “鹅蛋脸” 改为更具少年感的 “瓜子脸”,眼部线条拉长并镶嵌亮片,转动时灵动如动漫角色。服装设计则由陈銮治与 “90 后” 设计师陈小翊共同完成,在云肩、剑带等传统元素基础上,选用荧光色缎面布料,搭配可拆卸的披帛,既保留戏曲韵味又凸显时尚感。
“创新不是颠覆传统,而是找到非遗与当代观众的共鸣点。” 该剧编剧、导演王景贤表示,创作时特意保留了提线木偶特有的 “傀儡步” 等核心技艺,让老观众能认出熟悉的 “老味道”。目前,这部融合传统技艺、现代科技与新锐叙事的作品已演出近百场,场均上座率达九成,其中 30 岁以下观众占比超六成。
从与机器狗跨界共舞到重构经典叙事,泉州提线木偶戏正以开放姿态拥抱变革。这些创新实践不仅让千年木偶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更为非遗传承提供了可借鉴的 “泉州方案”—— 在坚守技艺根脉的同时,始终保持与时代对话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