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2800多家银行网点“撤退” 上半年关停的银行网点数量超去年总合

生活休闲
2025 07-12 18:25:58
分享
导读:本文是由xjh网友投稿,经过编辑发布关于"上半年2800多家银行网点“撤退” 上半年关停的银行网点数量超去年总合"的内容介绍。

 上半年2800多家银行网点“撤退”  上半年关停的银行网点数量超去年总合2025年上半年,全国商业银行网点关闭数量达2881家,较2024年全年总量超出348家,创下历史峰值。这场始于年初河南三门峡某支行、终于广东东莞一家成立36年老网点的“撤退潮”,不仅折射出银行业态的根本性变革,更揭示了金融服务从物理空间向数字生态的迁徙轨迹。

 撤退逻辑:成本、技术与政策的三角挤压

 银行网点的大规模关停,本质上是三重压力下的战略调整。

 成本高压是直接推手。一个传统网点年均运营成本高达200万至500万元,而线上业务成本仅为前者的十分之一。随着手机银行交易额突破365.51万亿元、电子渠道分流率超93%,维持冗余网点已成经济负累。

上半年2800多家银行网点“撤退”  上半年关停的银行网点数量超去年总合

 技术替代重构服务场景。2024年银行业离柜交易额达2626.80万亿元,占交易总量的81.7%。智能柜台、远程视频柜员机(VTM)等设备替代了80%的柜面业务,使网点从“业务枢纽”蜕变为“价值展示平台”。

 政策导向加速资源重置。金融监管总局明确要求银行向金融服务薄弱地区倾斜资源。工行、农行等将网点迁建至县域乡镇,年内新增覆盖11个空白县域,县域覆盖率提升至87.4%。关闭低效网点与填补服务空白同步推进,形成“有退有进”的辩证布局。上半年2800多家银行网点“撤退”  上半年关停的银行网点数量超去年总合

 结构性洗牌:农商行激增与大行瘦身的悖论

 看似矛盾的网点增减数据,暴露了银行业的分化战略。

 农商行成关停主力。超2000家退出网点来自农商行,占比达八成。但同期农商行新设网点3194家,净增长近千家。这种“关旧开新”的置换,实为服务下沉的路径——关闭城市冗余网点,转向县域、乡镇等空白区域。

 国有大行坚定瘦身。六大行上半年关停244家网点,延续2024年减量趋势(全年关停358家)。工行年内优化527家网点,其中104家迁至县域;建行削减89家基层网点,将资源投向智能设备升级。大行凭借科技优势压缩实体规模,推动网点从“数量覆盖”转向“效能深耕”。

 股份行差异化求生。招行、中信等通过网点迁址优化服务半径,平安银行则探索绿色低碳网点试点,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能耗管控。特色化定位成为中小银行对抗线上化冲击的护城河。

上半年2800多家银行网点“撤退”  上半年关停的银行网点数量超去年总合

 普惠挑战:数字鸿沟与适老服务的未竟之役

 网点撤退的阴影下,特殊群体的金融可得性风险浮现。

 县域服务仍存空白。尽管网点向县域迁移,但工行87.4%的覆盖率意味着仍有超12%的县域无物理网点。三四线城市已出现“取现难”问题,ATM机数量缩减近30%,基础金融服务链条亟待加固。上半年2800多家银行网点“撤退”  上半年关停的银行网点数量超去年总合

 老年群体陷入适应困境。90%业务线上化使习惯柜面交易的老年人被迫“数字迁移”。尽管中行建成超万家敬老服务网点、中信银行适老化改造率达100%,但农村地区老年人仍面临操作障碍。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曾刚警示:“数字化转型不能以牺牲普惠性为代价”。

 员工结构剧变催生转型阵痛。柜员需求下降40%,部分银行停招传统岗位;而数字金融、AI风控等新兴岗位激增300%。35岁以下员工全员考取数据分析师证书、老员工转岗买断工龄等现象,折射出人力资本重构的残酷性。

 未来图景:从交易场所到价值锚点

 银行网点的消亡与重生,正在定义金融服务的下一形态。

 主题化网点成为新载体。工行“养老金融驿站”、平安银行绿色低碳网点、青岛银行科技金融专营中心等,将线下空间转化为品牌理念的实体展台。当业务办理退居次要功能,情感连接与社会责任便成为核心价值。

上半年2800多家银行网点“撤退”  上半年关停的银行网点数量超去年总合

 嵌入式服务模糊渠道边界。2030年的银行可能彻底“无网点化”——元宇宙银行、AI客户经理、嵌入社交平台的金融服务,使金融如水渗透生活场景。招行“数智化”战略、北京银行智能柜台替代人工等实践,已勾勒出雏形。上半年2800多家银行网点“撤退”  上半年关停的银行网点数量超去年总合

 监管与市场的再平衡。金融监管总局要求银行统筹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避免“网点撤并导致金融排斥”。这迫使银行在算法效率与人文温度间寻找平衡点:当工商银行在县域每新增一个网点,便意味着某个城市角落的网点牌匾悄然摘下。

撤退中的进化

 2881家网点的消失,不是银行业的退却,而是服务逻辑的重生。当东莞农商行那家成立于1989年的老网点关闭时,千里之外某县域小镇正迎来崭新的智能服务点;当柜员转身成为数据分析师,农村老人通过远程视频办理了第一笔养老金支取。这场静默的撤退潮,终将让银行回归本质——金融服务的价值不在钢筋水泥的方寸之间,而在需求响应的每寸光阴里。

 正如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定调的“五篇大文章”所示,未来银行不再以网点数量论英雄,而以科技金融的深度、普惠金融的温度、养老金融的精度,重构人与财富的连接范式。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