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疯狂星期六”有多烧钱 美团单日发放免单券大约2000万单2025年7月的每个周六,中国外卖市场都在上演一场“钞能力”的极限测试。美团单日发放2000万张免单券,淘宝闪购豪掷单日超12亿补贴,京东则冷眼旁观斥之为“恶性内卷”——这场由“0元奶茶”“1分钱套餐”点燃的补贴大战,正以日均烧掉16亿元的速度重塑行业生态。
补贴机制:2000万免单券的精密算计
美团的2000万张免单券并非简单“撒钱”,而是通过三重策略控制成本:
诱导加购转化:超1000万张免单券需用户凑单满足起送价(通常15-20元),实际刺激了额外消费。例如用户为使用“0元奶茶券”被迫购买小吃,平台仅承担部分成本。
自提订单成本分摊:约1000万自提订单由美团与商家协商低价结算。如一杯原价18元的奶茶,平台仅补贴商家8元,商家则借流量消化库存。外卖“疯狂星期六”有多烧钱 美团单日发放免单券大约2000万单
会员权益杠杆:黑金会员每周五免费领取饮品,普通会员需抢购限量券。分层运营将补贴向高价值用户倾斜,降低整体投入。
相比之下,淘宝闪购采用更激进的“无差别轰炸”:直接发放“满18.8减18.8”无门槛券,用户实付接近0元。但其单日12亿补贴中,仅8亿用于用户端,其余4亿用于骑手招募和运力补贴——这暴露了其配送体系的短板。
订单狂潮:从奶茶爆单到生态失衡
补贴最直接的效应是订单量几何级增长:
茶饮成最大赢家:瑞幸成都门店单日排号超1000单,取餐需等4小时;奈雪的茶48小时内外卖订单破百万,单店峰值增长230%。
商家承压两极分化:头部品牌借势冲销量,蜜雪冰城在京东外卖销量破亿;但中小商家苦于“免单倒贴”——南昌一蜜雪冰城加盟店日接1600单,收入仅千元,因平台抽成后实收低于成本。
骑手收入与负荷失衡:郑州骑手孙先生周六日收入达700元(平日200元),但需在40℃高温下日送百单;淘宝闪购因运力不足频现超时,被迫以高于美团30%的补贴抢聘骑手。外卖“疯狂星期六”有多烧钱 美团单日发放免单券大约2000万单
战略博弈:从流量争夺到生态重构
三大平台的战略目标截然不同:
美团防守核心壁垒:以日均1.5亿订单验证运力韧性,34分钟平均送达时长彰显算法调度能力。其补贴本质是“用可控成本保卫70%市场份额”,避免淘宝闪购逼近6000万单的威胁。
淘宝闪购的野心突围:借饿了么并入电商事业群,试图将外卖作为“高频入口”带动非餐品类。数据显示其3724个非餐品牌订单翻倍,蓝月亮、迪卡侬增长超10倍,目标是构建“吃用一体”的消费闭环。
京东的差异化退守:拒绝参与“0元购”,转而投入百亿扶持品质商家,主打“45%高端市场份额”。其逻辑是避开美团、淘宝的混战,固守客单价更高的正餐及生鲜赛道。
行业警钟:狂欢下的不可持续裂痕
当单日奶茶订单突破2000万杯,产业暗伤已然显现:
资源浪费与健康透支:南昌蜜雪冰城日均丢弃30杯无人认领饮料;营养学家警示高糖、咖啡因摄入激增诱发代谢风险。外卖“疯狂星期六”有多烧钱 美团单日发放免单券大约2000万单
中小商户逃离潮:广东茶饮店因爆单暂停接单,山西商家涨价20元抵消优惠。部分商户联合抵制免单订单,抗议平台转嫁成本。
资本市场的冷眼:美团、京东股价受压,分析师质疑“千亿补贴内耗股东利益”。海豚社创始人李成东指出:外卖核心竞争力应是“多快省”的效率革命,而非补贴幻影。
终局猜想:从“烧钱”到“造血”的生死转型
战争的拐点或许正在逼近:
美团或率先收缩:其CEO王莆中公开批评“非理性竞争”,1600亿现金储备难以抗衡阿里3600亿弹药。未来可能转向会员增值服务,以“30分钟送达”体验固化用户黏性。
淘宝闪购的豪赌危机:若无法在补贴退潮前建成稳定运力网,单日8000万订单恐成泡沫。其内部将DAU(日活跃用户)定为关键指标,暴露了引流电商的真实意图。
监管红线隐现:京东已联合行业协会呼吁“反恶性补贴”,市场监管总局或介入定价机制审查。若政策出手,这场战争可能戛然而止。
当44℃高温下的骑手奔忙于第100单配送,当奶茶店员工倒掉第30杯冷掉的饮品,这场以“疯狂星期六”为名的补贴盛宴,早已超越商业竞争范畴,成为资本意志与产业健康的残酷博弈。2000万张免单券背后,是巨头用钞票堆砌的流量护城河,也是行业透支未来的危险透支——而当消费者薅尽最后一根羊毛时,留下的或许是满地狼藉的生态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