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值突破100万亿元大关创新高 开盘40分钟两市成交额突破1万亿开盘40分钟后,沪深股市成交额突破1万亿元,较前一天同期大幅增长2300亿元——这是2025年8月18日金融市场交出的答卷。连续第58个交易日站在万亿门槛之上,预计全天成交额将超过2.7万亿元,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可以总结出来了。它与中国金融市场刚刚跨越的一个分界点遥相呼应:6月底,a股总市值历史性突破100万亿元,在波动中攀升至105.5万亿元的高位。在资本洪流之间,中国资产正迎来系统的价值重估。
市值百万亿的背后,是经济结构转型与政策利好共鸣的结果。与十年前依靠房地产和金融驱动的旧格局不同,科技和高端制造业已经成为市场的“新脊梁”。在市值超过1000亿元的上市公司中,科技企业的比例从12%跃升至10年前的27%;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市值占比超过40%,科技创新板、创业板、北交所高新技术公司上市比例超过90%。医药生物行业总市值从去年年底的第五名跃升至第三名,而有色金属和国防军工行业的总市值上涨了30%以上,印证了“十四五”收官之年产业政策与安全战略的深度协调。A股市值突破100万亿元大关创新高 开盘40分钟两市成交额突破1万亿
资金结构的质变是另一个底层逻辑。公募基金和股权ETF的扩张推动了长期资金的进入市场,居民储蓄明显向股权资产转移。2025年,社会保障、保险、年金等中长期资金净买入超过2000亿元,外资持股比例上升至历史高点8.7%。中东主权基金继续配股a股,北向资金单日净流入创下年内新高。人民币资产正成为“去美元化”时代避险的重要选择。在这种资金格局下,个股表现出鲜明的特点:年内295只股票中,60%的市值低于10亿,医药生物质和机械生物。
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构筑了市值扩张的基石。2024年,a股R&D投资达到1.88万亿元,占全国R&D费用的一半以上,专利数量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新一代信息技术公司近五年营收复合增长率为12.5%,新材料行业增长率为17.9%。创新药物出海、人形机器人突破、航空航天材料商业化、硬科研成果不断转化为市场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市场从“融资导向”向“投资回报”转变为生态增长:2024年现金分红总额达到2.4万亿元,12万亿元,127家公司支付5%以上。;320多家企业进行中期分红,同比翻倍。回购加持也很受欢迎。年内,数千家上市公司回购近800亿元,贵州茅台、当代安普瑞斯科技有限公司等领先单家公司回购超过10亿元。A股市值突破100万亿元大关创新高 开盘40分钟两市成交额突破1万亿
政策端制度管理为这一价值重估注入了确定性。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稳定股市”纳入总体要求,央行8000亿元股票回购加持贷款额度激活上市公司回馈动力。注册制度全面落地,降低优质科技企业上市门槛,新设立“科技成长层”,为未盈利的硬科技公司开辟专属渠道,形成“创新-资本”的正循环。严格监管同步护航,最高法和中国证监会联合加强司法保障,为投资者建立安全网络。
随着今天成交量的增加,市场矛盾也悄然出现。部分板块估值已经触及高位,295只翻倍股的净资产收益率中位数只有3.46%,近30%的公司ROE为负,主题驱动特征明显。但更多专业人士认为,目前三大核心逻辑并未改变:政策底线思维筑牢安全垫,新机遇不断涌现,提供热点,增量资金入市形成良性循环。正如前海开源基金杨德龙所说:“a股突破百万亿是一个里程碑,更有可能是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起点。”
开盘40分钟的万亿交易,不仅反映了投资者用真金白银书写的信心,也印证了中国金融市场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的深刻转型。当科技基因融入资本血脉,当收入文化取代投机游戏时,这个百万亿的“价值新世界”正在等待理性耕耘者共同开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