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行业竞相追逐云端算力时,一家汽车智能化企业却选择了一条更具挑战的“反共识”之路。10月8日,博泰车联与商汤科技宣布达成全面战略合作,核心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共同押注“端侧大模型”作为下一代智能座舱的驱动内核。
这不仅是两家巨头的技术联姻,更是对智能汽车未来形态的一次关键定义——汽车将不再仅是出行工具,而是具备自主感知、记忆与决策能力的“具身智能体”。
战略抉择:为何是“端侧大模型”?
在AI大模型席卷各行各业的今天,主流路径大多依赖强大的云端算力。然而,博泰车联与商汤科技的合作,却清晰地指向了另一条赛道——将大模型能力直接部署在车端。
这一战略选择,源于对汽车这一特殊场景的深刻洞察。端侧大模型能够实现毫秒级的响应延迟、彻底的数据隐私保护以及不依赖网络环境的稳定服务。试想,在隧道中、在山区高速上,当网络信号中断,一个能本地运行的“汽车大脑”才是用户体验与安全的核心保障。这正是二者合作欲攻克的核心高地——让AI真正扎根于车,而不只是“连接”到车。
博泰车联正构建一个坚实的“铁三角”生态以确保此战略落地:商汤科技作为顶尖的AI算法伙伴,提供通用大模型的底层支持;高通作为顶级的芯片算力伙伴,提供强大的端侧AI算力;而博泰车联自身,则扮演“细分赛道大模型定义者与应用实现者”的角色,将通用能力转化为更懂汽车的专属模型。
技术闭环:“擎感大模型”如何重构智能座舱?
合作的核心载体,是博泰车联基于商汤科技的技术底座,为座舱领域量身定制的“擎感大模型”。它并非简单的技术集成,而是旨在为车辆构建三大底层能力:
全模态感知:融合语音、视觉、手势,让车辆真正“能听会看”,实现多感官的融合交互。
全时空记忆:让车辆具备记忆功能,理解用户的历史偏好与习惯,实现“越用越懂你”的个性化体验。
全场景服务:打破应用孤岛,根据时间、地点、用户状态主动提供连贯服务。
基于这些能力,未来的服务将以“智能体”(Agent)的形式呈现。博泰车联正在构建一个丰富的车内“平台级智能体生态”,涵盖数字娱乐、本地生活、通讯办公、出行导航、车辆服务等众多维度。这意味着,服务将不再是孤立的APP,而是能主动理解、决策并执行的“数字伙伴”。
在技术落地上,双方将构建高效的“端云协同”机制。博泰的本地小模型负责高效处理实时语音、图像及传感器数据,确保响应速度与隐私安全;商汤的云端大模型则提供海量知识库与持续的训练调优,让系统越用越聪明。这种“芯云一体”的设计,正是实现AI能力与汽车产业需求高效对接的关键。
生态跃迁:从智能汽车到“具身智能”的降维打击
更具想象力的部分,在于双方联合布局的人形机器人领域。这并非盲目追逐热点,而是一次基于技术同源性的生态跃迁。
商汤科技将以其领先的视觉感知算法,为机器人构建“大脑”与“视觉系统”;博泰车联则将其在智能座舱领域积累的硬件设计、底层操作系统、车规级芯片模组集成及大规模量产经验,应用于机器人的“身体”和“神经网络”。
汽车电子领域所沉淀的技术与体系化能力,正是进军机器人赛道的独特竞争力。车规级标准对稳定性、安全性、抗干扰能力的严苛要求,一旦应用于机器人研发,将极大提升其在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性。行业预判,具身智能赛道的潜在需求规模将是汽车行业的数倍,而汽车智能化供应商,正成为这一领域的核心供应链阵营。
正如“智能座舱的终极时代,汽车不只是汽车”,博泰车联与商汤科技的合作,正将智能汽车的技术成果,反哺至更广阔的具身智能战场,开创“汽车技术赋能机器人”的新路径。
博泰车联与商汤科技的此次合作,其深远意义远超一次常规的技术联动。它清晰地标示出一条以“端侧大模型”为核心、以“汽车电子技术”为基底、向“具身智能生态”扩展的产业发展路径。
这不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整个智能座舱交互与生态范式的重新定义。一场由“端侧大模型”驱动的AI革命,正在智能汽车领域悄然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