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收购”成为焦点,我们忽略了津村在中国做的这些事

产业财经
2025 07-18 23:25:32
分享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企业间的收购与合作已成为推动市场拓展、实现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株式会社津村,作为全球化制药企业,频繁成为讨论焦点,与“收购”“垄断”等字眼关联甚密。尽管目前并无任何证据显示其在华业务存在不当行为,但这类议题仍常被放大,引发公众对外资参与中医药行业的高度敏感。

事实上,津村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进入中国,始终坚持长期主义的发展理念,积极寻求与本土中医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机会,通过科研共创、成果共享的模式,促进知识的交流与技术的迭代升级。在此过程中,津村也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关注药材产区的发展需求,支持地方产业能力建设,参与专业人才培养,在业务拓展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的协同,为中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当“收购”成为焦点,我们忽略了津村在中国做的这些事

津村作为日本汉方药领域的佼佼者,在13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标准化种植、现代化质量管理、循证医学研究等方面的深厚经验。目前津村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尚属有限,业务模式多以合作为主,在多个业务领域仍处于积极探索阶段。

在中药材全产业链方面,津村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社及企业的联动,已与中国15个省的69个偏远地区的约9000户中药材种植户建立了合作关系,围绕大黄、甘草、人参、苍术等品种推进标准化种植与质量提升。这些合作也体现了津村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响应,通过优化当地农业结构、拓宽农户增收渠道,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中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样离不开健康人才的系统培养。针对医师、中药材种植工、中医药商业精英以及有志于健康事业的青年大学生,津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培训与实践机会。特别是在中药材种植农户和加工工人培养方面,津村定期提供技术指导和GACP(药用植物种植和采集质量管理规范指南)培训,帮助他们掌握现代种植技术和数字化管理技能,从传统的“靠天吃饭的种植工”逐渐转型为“掌握现代生产能力的技术员”。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从业者的专业技能,更为中医药行业持续输送了高质量的人才。

当“收购”成为焦点,我们忽略了津村在中国做的这些事

整体来看,津村在中国的实践确实为中医药行业的质量提升与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实质支持,也呈现出一条可观察、可借鉴的合作路径。在此基础上,围绕“收购”标签所引发的讨论,也不应止步于表层判断。与其一味警惕“是否收购”,不如更深入地思考外资企业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可以扮演怎样的角色——合作是否合规透明、技术路径是否开放共享、合作成果是否真正服务于本土产业发展。以更加理性、建设性的态度看待外资参与,或许才是推动中医药走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更长远之策。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